三、安孤魂。舊時,人們俗信那些沒有後人的人在死了以後,就成為孤魂,那些作惡多端的,又進不了地府,就成了野鬼。這些孤魂野鬼因為沒有人給他們燒紙掛紙而苦受煎熬,就會經常作祟於鄉裏。故而,在謁廟以後,要到孤魂灘(一般是在河邊的一個灘上)對他們進行祭祀:一則,為了求得他們不要作祟於人,以保人畜平安;另則,也表示人們對他們的憐憫之心。表現了神鬼一類、人鬼一類的思想本源。祭孤魂時要為他們燒些紙錢,撥散一些祭品。

    四、沿門子。又稱為“排門子”、“拜門子”或稱“轉農家院”。俗話說:“動動響器,大吉大利。”鬧秧歌本來就是為了求吉利,既向神靈討吉利,又助人得吉利,這是娛神如人思想的反映。

    五、迎彩門。彩門的傳說很多。有說宋朝趙匡胤醉酒後誤斬了愛臣鄭之明,鄭妻陶三春為夫複仇,興師犯朝。趙匡胤酒醒知錯,又知陶三春來京,便搭彩門迎接,以賠不是。於彩門前,趙、陶二人一問一答,以辯斬鄭之事,趙匡胤認錯,陶三春打開彩門,以斬皇袍之儀化解了恩怨,自此留下了“打彩門”的傳說,並為秧歌提供了表演方式。另有三清之說。彩門之所以要搭三道,與三清有關。第一道即道德天尊之門,所以有禮儀之遇。第二道即靈寶天尊之門,是啟發智慧之門。第三道是元始天尊之門,是才智之門。還有彩門是佛道兩教鬥法之門的說法。傳說佛道兩教曾在中嶽嵩山有過鬥法,二教相向以鬥。但從陝北秧歌帶有祭祀色彩這一點來看,彩門出自道教之說是可取的。道教在舉行齋醮法事時都要搭建彩門,秧歌將這一形式借用過來是完全可能的。

    六、轉九曲。轉九曲是陝北秧歌的高潮階段。所以名“九曲”者,是以黃河九曲而得名,因其彎轉迂回,曲折往來,故名。九曲來源有多種說法。有說薑子牙領兵伐紂,趙公明有法寶無人可破,陸壓道人前來授予子牙符箭,設壇祭拜,將公明除去。趙公明的三個妹子,雲霄、瓊霄、碧霄擺下九曲黃河陣,要為兄長報仇,黃河陣非常凶險,燃燈道人請來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破了此陣,自此有了九曲黃河陣的說法。陝北秧歌將其借用過來,作為秧歌演出的高潮階段,更增強了秧歌的歡娛性。

    九曲也叫“九曲城”。舊時,一般用高粱稈連接紮製而成。一個大的“城內有九座小城”,連環相套,迂回曲折。高粱稈共有三百六十一個交叉點,每一交叉點上有一盞小燈,共三百六十一盞,九座小城內又各掛一盞燈籠,九曲中央豎一大杆,稱做“老杆”,上麵又掛一盞大燈籠,九曲彩門上又懸掛三盞大燈籠,總計共有大小燈盞三百七十四盞,構成一座撲朔迷離的城池,異常壯觀。

    轉九曲有一定的程序,秧歌隊來到燈場後,先到九曲城的右上方的“風場”行祭祀風師之儀,懇請風師保佑,風靜月明,以成轉九曲之好事,然後圍九曲城轉三圈,稱做“圍燈場”,最後來到九曲彩門前,舉行祈禱儀式,主要是誦讀祭文,祈求天地神靈保佑,誦祭文後,唱祈求風調雨順秧歌,鳴炮進入燈場觀燈。進場順序是先由吹手在前鳴號開路,然後是秧歌隊,最後是觀燈者。秧歌隊的進場順序各地有所不同,有的是由主隊秧歌先進入燈場,起引路作用,這樣,可以早出燈場,歡送客隊秧歌回去。有的是以客隊秧歌來的先後順序依次進場,主隊作陪。二者均可。

    七、二月二。二月二龍抬頭時,秧歌隊要到本村風水山,俗稱二月二山上去舉行祭祀天地五方的太平秧歌演出,最後要唱送神秧歌,請諸神歸位。

    陝北秧歌中的主要角色

    陝北秧歌中有幾個角色是必不可少的。即傘頭、日照官、驛臣官、虎頭牌、丁馬、馬排子。

    一、傘頭。傘頭是秧歌隊中的核心人物,起著領場、指揮作用。他為什麽要拿一把傘作為演出道具,又被稱做傘頭?有說法是,薑子牙率領周朝軍隊攻打商紂,他的頭上總有一把傘罩著。如《封神榜》第九十回中雲:正中央大紅傘下,才是薑子牙乘四不像而出。但他也用寶纛幡,如第三十八回雲:“話說,寶纛幡下,子牙騎青鬃馬,手捉寶劍。”薑子牙是千軍統帥,指揮軍隊就靠寶纛和傘蓋,秧歌舞蹈將此借用過來指揮舞隊,就成為“傘頭”了。還有說法是借用四大天王中的持傘天王的法器來祈盼風調雨順。四大天王也稱四大金剛,本來是佛教王國裏的神將,指的是東方持國天王,名多羅吒,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南方增長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握寶劍。“毗琉璃”意為增長,增長意為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西方廣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穿甲胄,手中纏一龍。毗留博叉即廣目之意。廣目意為能以淨天眼隨時觀察世界保護人民。北方多聞天王,名毗沙門,身綠色,穿甲胄,右手持寶傘(又稱寶幡),左手握神鼠——銀鼠。毗沙門意即多聞。多聞比喻福、德之名聞於四方。但在《封神演義》裏,四大天王被漢化了,說他們是商朝佳夢關魔家四將,奉命抵抗周武王大軍。拿琵琶的叫魔禮海,撥動琴弦,能使周軍橫屍遍野。拿寶劍的叫魔禮青,人逢此刀,四肢成為齏粉。拿錦囊的(而不是龍或寶索)叫魔禮壽,囊中藏有花狐貂,花孤貂兩脅生翅,一旦放出“能食盡世人”。拿寶幡的叫魔禮紅,手中之幡名“混元傘”,此傘撐開“天昏地暗,日月天光”。他們死後,被薑子牙奉命封為“四大天王”,守護佛地。又說,薑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敕封魔家四兄弟道:“今特敕封爾為四大天王之職,輔弼西方教典,立地水火風之相,護國安民,掌風調雨順之權。永修厥職,毋忝新綸。”

    增長天王,魔禮青掌青光寶劍一口,職風,

    廣目天王,魔禮紅掌碧玉琵琶一麵,職調。

    多聞天王,魔禮海掌管混元珍珠傘,職雨。

    持國天王,魔禮壽掌紫金龍花狐貂,職順。

    其中廣目與持國二天王的法寶與通行說法正好相反。

    清翟灝的《通俗篇》謂:寺內四大金剛各執一物,俗謂“風調雨順”四字。執劍者,風也;執琵琶者,調也;執傘者,雨也;執龍者,順也。風調雨順,又暗示著“五穀豐登”、“天下太平”。

    陝北地處黃土高原,是一個幹旱區,雨水很缺。以秧歌這種祭祀方式向上蒼祈雨是民間千百年來一直流行的風俗習慣,將職雨天王的法寶——寶傘,作為祭祀隊伍中的祭祀引舞標誌,人們盼雨、祈雨的心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