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載:二月食韮菜,大益人心。

    《四時纂要》載方:二月丁亥日,收桃花陰幹為末,戊子日和井花水服方寸匕,每日三服,可療人久婚無子,兼美容顏。二月為仲陽,稱令月,是女夷司和春嗥馭節之時。

    《千金月令》載:二月二日晚,燒枸杞水洗澡,令人肌膚光澤,不病不老。驚蟄日,取石灰糝塞於門空隙處,可絕蟲咬之害。春分後宜服神時散。方蒼術二兩,桔梗二兩,附子一兩,烏頭二兩(泡),細辛一兩。

    上五味搗爛,篩羅為散,用紅綠袋裝好,家中一人佩帶,便保佑全家無病。如染上流行時疫,可取袋中之藥一線,以新汲之水調服,汗出即愈。又雲,二月以後應多服祛痰之藥。大凡風勞之病多起於痰,倘能先使痰有所疏導,病患就可減去。二月的第一個丙日,宜以洗頭之法治病。第一個卯日洗澡去百病。

    《呂公忌》載:社日,不論男女都應歇息,否則,令人遲鈍,不聰明。

    《雲笈七簽》雲:社日飲酒一杯,可治聾病。杜甫詩有“為寄治聾酒一杯”之句。二月六日、八日洗澡,令人輕健。又雲,二月初八是佛的生日。這一說法是依周代建月而言的,周時把子月作為新年的頭一個月,子月即十一月。莊正九年四月初八日是釋迦牟尼的誕辰日,從子月至卯月算來,四月便是今之二月。故,二月初八為佛的生辰日,是再明白無疑了。今人不究其底細,不考察歲首的建支,猶以四月為成規,真是荒謬。

    《靈寶經》載:二月五日,宜修太上慶生齋。二月八日,宜修芳春齋。

    《洛陽記》載:寒食日(清明前一日),妝萬花典(一種轎),煮楊花粥。

    《晉樂誌》載:二月建卯,卯通茂,意即此時所發陽氣,能夠滋潤萬物,使其茂盛。

    《孝經緯》載:雨水之後十五天就是驚蟄,驚蟄是指去冬蟄伏的蟲類將震起而出。又十五天是春分,春分即春天到了,此時,剛好過了一半,一分為二。

    孫思邈在《攝養論》中雲:二月腎氣微弱,肝氣正旺,少食酸味之食物,宜食辛酸之味,可以助腎補肝,宜靜膈、去痰水,可發微汗以散去冬蘊藏之氣。

    二月稱仲春之月,應平和心誌,衣之不寒不熱,使神氣安靜。

    二月卦值大壯位,大壯即陽氣大壯於陰氣,人體中,醜時是陽氣最旺盛的時刻,臥養宜向東。

    《內丹秘要》雲,仲春之月,陰佐陽氣,聚物而出。暗藏於人體之中的陽火方半,氣候均衡。

    《法天生意》雲,二月初時,宜針灸足三裏,絕骨,各七壯,以泄毒氣,入夏後不生腳氣。又載:春分,宜采雲母石,用礬石或各種草上之露水,或五月茅屋上滴下之屋簷水煉雲母,久服,延年益壽。

    《濟世仁術》雲,二月庚子日、辛醜日,采石膽,治風痰有速效。

    陝北民間又有諺雲:“正月吼雷廟門開,二月吼雷墓門開,三月吼雷麥圪堆。”此雲是指,如果正月就有雷聲大作,主瘟疫,人們有病就得去廟裏求神保佑。二月如果雷聲大作,會有流行病發作,死人很普遍,所以言墓門開。三月就到了響雷的時候了,有雷就有雨,有雨則麥收,是吉兆。又雲,“麥旺八十三場雨”,就是說:八月裏種麥需要雨,十月裏泛青需要雨,第二年三月返青更需要雨。麥田隻要有這三場好雨就萬事大吉了。另有“八月的雷不空回”,就是說八月一般是不會有雷雨天氣了,一旦有雷聲,就會有冰雹,所以言不空回。

    陝北民諺有“二月裏來龍抬頭,人們上山求豐收”,即二月二到風水山上祈求五方五帝保佑豐年。

    三月禁忌

    三月忌風,俗信認為三月有大風則四月必旱。貴州一帶有諺雲:“三月吹大風,四月田幹裂。”

    三月初三日是民俗中的“上巳節”,此俗是魏晉以後形成的。上古時期將上巳節定為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因巳日在不同的年份有不同的變化,為了便於人們掌握就將其固定在三月初三日,有時雖不是“巳日”,但亦稱之為“上巳”。在上巳節這一天,人們要到水邊去舉行招魂禳災的儀式。近代以來,陝西、山西一帶還流行著一種叫“曲水觴”的活動,應屬上古之“上巳”遺風。此日有三月三廟會,河南一帶民間有大集會。江蘇一帶習俗是以此日為“薺菜花生日”,鄉間婦女都爭相采摘薺菜花插於鬢邊,不插者以為不吉。此俗有諺雲:“三月三,薺菜花兒賽牡丹,女人不插無錢用,女人一插米滿倉。”

    三月為季春之月,不宜在卯日、卯時做事,犯月建,不吉。

    《雲笈七簽》載:三月忌久處濕地,否則招邪毒。亦不可大汗淋漓,不可裸露於三光之下(三光即日、月、星),若露於三光,恐招不祥。不發汗以養髒氣。食陳菹則令人發瘡毒熱病。忌食驢、馬肉,食則令人魂魄不安。忌食韭菜,忌食獐鹿肉。三月初五日忌見一切生血,此日宜齋戒。三月初八日不可食芹菜,恐患蛟龍癍,麵青黃,肚脹大如有身孕。如有人誤食成病,可服糖水,吐出即愈。又雲:“商陸,如同人形,可以用來殺伏屍,去麵部黑斑,益智,增記憶,治男子五勞七傷,婦女產期各病。亦可用麵二十斤,米三鬥,加天門冬末釀酒,浸商陸六天,齋戒後服食,可令顏色充滿,屍蟲俱殺,耳聰目明,使人不老。又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宜去水邊飲酒宴樂,以避不祥。清明,取榆柳當柴烹食,稱為換新火,以取一年之利。”

    《月令忌》載:三月忌食動物之血脾,因三月土旺在脾,恐血脾之死氣入人之脾髒。

    《百一歌》載:三月忌食魚鱉,否則,令人難以消化,神情恍惚,舊病複發。

    《本草綱目》載:三月不食生菜,不食羊脯。三月有一種像馬尾的小蟲子在生菜中,其毒能奪人之性命。又雲:三月的第一個寅日,采甘菊苗(亦稱玉英),六月的第一個寅日,采甘菊梗(亦稱容成),九月的第一個寅日,采甘菊花(亦稱金精),十二月的第一個寅日,采甘菊根(亦稱容成),收四味作末,選成日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錢,一日三服,百日後身輕澤潤,一年後白發變黑,二年後齒落更生,三年後返老還童。成日,每月有之,如,正月有成戌日,二月有成亥日,三月有成子日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