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有一木匠因貪路錯過了宿頭,便在一座古廟中歇下。正睡之間,忽聽殿堂外“撲通”一聲響,接著便是一陣陰風刮進廟來,木匠有點害怕,趕緊點上燈燭,借著燭光一看,隻見一個頭如鬥,眼似鈴,青麵獠牙,披頭散發的怪物出現在門口,木匠下意識地叫了一聲“鬼”。鬼伸出利爪向木匠撲來,木匠於慌亂中抓起了放線用的墨鬥,剛準備與鬼爭鬥時,誰知那鬼一見墨鬥後立即將爪子縮了回去,還連連後退,不敢向前了。木匠盤腿而坐,口中喃喃有詞,與鬼對峙著。

    一會兒,遠處傳來了雞叫聲,鬼掉頭跑了。木匠大著膽子在後麵追,將鬼追進殿堂,鑽進一副棺材裏,木匠趕緊將棺蓋蓋了,用墨鬥在蓋上放了一條線,把鬼鎮在棺裏了。從那以後,木匠們不管到哪裏去,身邊都帶著墨鬥。

    7.鬼怕漁網。因為古時候的漁網在織成以後要用牲血(豬血)染一下,以驅鬼邪。傳說,從前有兩兄弟,都以打魚為生。有一天,他們碰上了魚群,舍不得將魚放走,便多撒了幾網。不覺,天黑下來了,出現了一個青麵獠牙,手執鋼刀的惡鬼,它想要兄弟倆的腦髓。兄長把鬼的鋼刀騙到手,裝出要割頭的樣子。弟弟悄悄把船劃向惡鬼後麵將漁網撒過去,把鬼罩住了。惡鬼手裏沒有了刀,在網中左衝右突,想要跑出網來,可怎麽也衝不動,隻好將身子一縮,想要變化了出得網來。兄長一看,說了聲不好,急中生智,將手指咬破,把血往鬼身上一彈,也灑在了網上。鬼一見就動彈不了,兄弟二人用網把鬼捆了扔入水中。從那以後,人們知道鬼怕血網,所以,在新網織成以後,就用豬血將網浸透,下水捕魚時就不怕鬼了。

    五、鬼怕一些動物。

    1.怕神鷹。神鷹有鎮妖驅鬼,保佑平安的作用。山東有於春節窗戶內側牆上貼神鷹的習俗。

    2.怕牛。牛是太上老君的坐騎,太上老君是道教教主,有牛出現,任何鬼怪豈有不怕之理。又傳,閻羅王錯判了孫悟空手下八百猴子的陽壽,惹得孫悟空闖進陰曹地府,大鬧閻羅殿,閻王被追得落荒而逃,正在無處躲藏之際碰見了牛魔王,便向牛魔王祈求,讓牛魔王勸解一下孫悟空。孫悟空與牛魔王有八拜之交的兄弟情感,聽了牛魔王的勸解後,饒了閻王的小命。閻王很感激牛魔王的救命之恩,回到閻羅殿後,立即發出手諭,禁止鬼對牛有所非禮,否則,就要下油鍋煎炸,從此,鬼一見了牛就要退避,不敢有犯。

    六、鬼怕的植物。

    鬼最怕的植物就是桃樹。桃木是我國傳統的辟鬼鎮物,桃符就是代表。鬼怕桃木是因傳說中,鬼被鎮在度朔山的一棵大桃樹下而服服帖帖,這是民間宗教觀的認識。在民間傳說中,有一個少年一人到山上去玩,忽然聽見了打石頭的聲音,他順著聲音尋去,看見一個披著長發,渾身長滿黑毛,藍眼睛,鼻子又扁又大,血盆大口的一個山鬼正在一個小洞口打石頭。山鬼一看見少年便大喝道:“你是哪家娃,敢闖到老爺的家裏來!”少年並不害怕,正色道:“你這惡鬼不知害了多少百姓,我今天要跟你算賬了。”鬼聽了後怪叫一聲,向少年撲來。少年將身一閃,躲到石頭後麵,鬼又撲來,少年一邊躲,一邊用石頭打鬼。鬼不怕石頭,一直追著少年。少年正巧來到一棵桃樹下,順手折了一枝桃枝後繞到鬼的後麵,朝著鬼頭狠力一打,把鬼打昏了。鬼稍昏即醒後,拔腿就跑,少年緊追不舍,擋住鬼的去路。鬼看見少年手中的“寶鞭”後被嚇得就地一滾,變成了一隻碩大的黑老鼠,倉皇逃竄。少年照著黑老鼠隻一“鞭”,黑鼠化作一攤血水。

    自那以後,留下了門窗上插桃枝用來驅除鬼邪的習俗。

    鬼還怕菖蒲和艾。舊時於端午懸菖蒲於門戶以辟鬼邪。懸菖蒲之俗晚於懸艾。以艾、菖蒲作人形,或以菖蒲作劍狀,稱為“蒲劍”。此俗始於唐代。孫思邈在《千金月令》中雲:“端午以菖蒲或縷或屑以泛酒”,用以辟邪。

    另有鬆柏枝和葦均可辟邪的說法。舊時,我國人民於春節時,家家門前均要立鬆柏樹枝以驅除鬼邪,鬆被曆代帝王封為“王公”,所以鬼見而畏之。葦是縛鬼之物。《荊楚歲時記》中雲:“元旦門上,‘貼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葦索即蘆葦之索。

    七、其他。

    1.鬼怕痰。有一則傳說雲:先母舅孫公輸卿,言有視鬼者,與三五知交,傾談一室,或坐或臥,均不拘形跡。一臥者,偶欠身吐痰,痰落牆隅。視鬼者不禁狂笑。眾問故,曰“有一鬼,立於牆下。某君唾痰,恰中鬼麵。鬼為痰涎所沄,其一種不耐狀態,實難形容,皺眉搖首,四肢俱動,揮之不能,受之不甘,縮身牆角下,作種種無可奈何狀,故我見之,不禁發笑也。”眾向其指處視之,惟痰涎一掬,另無所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