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民間還有貼對聯、吊燈籠等習俗,春節還要敬祭天地諸神。

    立春日。立春日在農曆中有在臘月的年份,臘月立春時陝北民間亦有慶賀。《延長縣誌》載:立春時,擊鼓放炮,名曰“迎春”。署中鞭春牛畢,爭搶春牛。得撮土,即調水泥灶,或剝得牛身席片,用紙糊為器,盛糧,俗謂之“歲收必豐,年運必達”。正月立春時,習俗與之相同。

    舞獅的來曆

    獅子威武強悍,矯健靈動,作為一種瑞獸,千百年來一直是我國人民心目中安泰吉祥的象征。每逢喜慶佳節都有獅子舞表演。如陝西的獅子上老杆就是全國眾多獅子舞中的一種。後來舞獅出現了兩大流派,即“北方獅”與“南方獅”。北方獅舞又被稱為“北魏瑞獅”。由兩個人鑽入“獅身”扮演的,稱為“太獅”,另有一個人扮作一頭小獅,身形矯健,玲瓏可愛,稱為“少獅”。舞獅時,先由一名緊身打扮的武士,手持繡球引導。並先開拳踢打,隨著京鼓、京鈸、京鑼等響器的抑揚伴奏聲,舞獅動作合拍,步步緊隨著繡球,蹣跚起舞。

    南方獅子也叫“廣東獅子”,又名“嶺南醒獅”。獅身披蓋飾有流蘇的五彩布,表演側重在獅子頭上,表演時,還有一兩個人頭戴大頭佛麵具,做著引獅、戲獅的動作。

    無論“南獅”還是“北獅”,人們都把它們認做是“瑞獸”。一千五百年前的南北朝時期,當時南朝的宋文帝派檀和之去討伐林邑,林邑王範陽用一群大象與檀和之的軍隊交戰,結果把南朝宋軍打得一敗塗地。正在危急關頭,檀和之手下先鋒官宋愨急中生智,想出用假獅子來反擊敵方大象軍的戰術。便連夜用布、麻等物品,做了許多青麵獠牙的假獅子,由兩名士兵披架一隻假獅子,趁著黑夜,隱伏在草叢裏。第二天,大象軍又來進攻了,假獅子就群起而迎戰,一個個張著血盆大口,張牙舞爪,直撲大象。大象果然被嚇退了,紛紛掉入預先挖好的陷阱中,宋軍大獲全勝。為了慶賀勝利,士兵們便身披假獅子“皮”,狂跳亂舞。從此,軍隊每次打了勝仗,都愛用舞獅來表示歡慶。後來,隨著一些士兵的退役歸鄉,舞獅活動便被流傳到了民間,並且發展成為具有多種風格和係統套路的民間遊藝活動,而獅子也就成了人們心目中能夠祈求到福氣、消災解難的吉祥瑞獸了。

    門

    我國古代對門的稱謂,單扇稱之為“戶”,雙扇才稱為“門”。門又有房門、院門、宅門等區別。我國曆史悠久,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所以,門的修建也就形成了濃鬱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點。如:漢族有垂花門、牌樓門,均以垂蓬柱,彩畫裝飾,美觀秀麗。白族的門樓飾以飛簷,顯得富麗堂皇。江南住宅多用清水磚牆門,以精細磚雕和磨磚對縫見長。

    宅門是住宅的第一個門,也被俗稱為“大門”。一般為雙扇門。傳統庭院式宅門多裝有門鈸,有的在門扇下角貼有雲形金屬護板。宮殿及高級住宅大門則裝有門釘、鋪首,以示顯貴。我國漢族傳統的四合院宅門的位置一般是根據陰陽八卦中的“巽”、“乾”方位而設立或者是安置在住宅的東南角(正房坐北朝南的住宅),或者安置在住宅的西北角(正房坐南朝北)。另有一些座向則應根據八卦具體決定。

    影壁

    影壁是我國傳統庭院式宮殿以及民宅大門內、外正對大門,起屏護作用的牆壁,也稱為“照壁”、“照牆”。

    古人迷信,出入大門時忌諱見到鄰家的煙囪、房脊、墳地等物,故而在大門前建一影壁,以屏護遮擋。在此信仰的基礎上,逐漸被發展成為庭院建築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舊時,民宅在宅門外的影壁用材多與宅門、宅牆用材相配,或磚瓦,或木板,或夯土,以取得統一協調的視覺效果。但民宅影壁不得用琉璃磚瓦。影壁結構一般是下有以條石砌成的基座,上有筒瓦滾脊式壁頂。有的造飛簷,壁體或造一個壁心,上加雕飾,或做成三個壁心,兩側壁心稍加雕飾或不加雕飾,中間壁心要雕刻精美。院內影壁多為磚砌,較宅門前影壁較小,有加頂的,有不加頂的。多為一個壁心,或雕以花紋,或以磚砌成各式透心花格,富於裝飾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