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心影壁是我國傳統四合院住宅內兩進院落之間所建之影壁,有的以影壁代院門,被稱為“院心影壁”,主要是屏護內院家人生活、活動,同時起分割宅院內間的作用,多為磚砌。因位處院心,很顯眼,故而常被作為內宅主要裝飾物而加以精雕細刻,因此,也起到了美化居住環境的作用。

    跨山影壁,是一種不單獨占地,而是直接以房屋一側山牆作為壁體,在牆上接出一單坡壁簷,抹出壁心。壁心於四角雕刻花紋,使山牆同時成為一座秀美的一字影壁。跨山影壁多建在廂房一側的山牆上,有的住宅二門正對著內院廂房的山牆,將牆做成跨山影壁,可起到一定的裝飾作用和避邪作用。

    一字影壁是平麵平直,頂線呈“一”字形的影壁。宅門影壁及院心影壁均常建成一字形影壁,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平麵為臥矩形的影壁,通體隻一個壁心;一種是正麵頂線是“凸”字形的影壁,有三個壁心。大戶住宅的影壁多砌築豪華,壁形雕成菱形、圓形或橢圓形,內刻精美的花鳥或戲劇人物,或刻上碩大的“福”、“祿”、“鴻禧”等吉祥字樣,壁心四角對稱,刻有花紋。“凸”字形影壁兩側壁心一般不做雕飾,隻在壁心四角刻以簡單花紋,用以襯托主壁。

    房

    正房是我國傳統庭院式住宅中位於主要縱軸線中心稍後的房屋,為全宅的主要房屋。是一宅之主居住的地方,一般坐北朝南,麵闊有三間、五間、七間不等。較其他房屋架間高大,構造宏偉,以懸山或歇山式屋頂居多。體現了舊時代占支配地位的宗法等級觀念。

    東屋是我國傳統庭院式住宅中正房東側的盡間,又稱“裏屋”,多為兒女居住的房間。

    上房是傳統庭院住宅中正房的兩端盡間,滿族人認為西屋是最主要的房間,故稱其為“上房”。

    台階

    台階是我國古代皇家宮殿及民宅中出入房屋、廊廈或宅門的梯形通道,也稱“踏步”。

    皇家宮殿及宮門均建在離地麵一定高度的高台上,目的是為了顯示皇權的至高無上和皇帝的“真龍天子”身份。也有利於防水防潮。宮殿、門廊與庭院通過台階上下相連。台階一律為石質,由禦道與邊道組成。禦道為一斜坡,無梯,上雕龍、鳳、鶴、日、雲等圖紋,專供皇帝禦轎通過。兩邊道為石台階,大臣、轎夫及宮娥等走此道。庭院式民宅中也有房屋、宅門,廊前後設有台階。舊時,台階的級數及長短因宅主的官位、財勢的不同而不同。平闌式民宅及一些樓式民宅的底層與庭院間也通過台階相連,平闌式住宅的台階以木竹料為主,其台階的設置主要由房屋的構造所決定。

    鼓樂行話

    各行有各行的行業專用語,陝北民間鼓樂手們有他們自己的內部行話。

    他們將嗩呐稱為“鉸閘鈴”。

    鑔為“扇”,號為“神筒”。

    如果禮讓同行吹一陣子時稱“吹一筒”。

    稱總管為“架梁的”。

    煙是“火腰”,酒是“火山”,炮手是“雷子”。

    他們之間說掙了多少錢時,以劉、園、王、澤、忠、申、軍、張、愛、君來代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屠蘇酒

    屠蘇酒,亦作屠酥、酴酥。古俗,元日飲此酒以辟瘟氣。唐代盧照鄰《長安古意》詩雲:“漢代金吾千騎來,翡翠屠蘇鸚鵡杯。”

    喝屠蘇酒是我國年俗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早在晉代就有了這一習俗的文字記載。《荊楚歲時記》裏有“於是長幼翻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曜牙鍚,下五辛盤,進敷於散,服卻鬼丸。各進一雞子。凡飲酒次第從小起。”

    宋代陳元靚在《歲時廣記》卷五中載有屠蘇酒之藥方,以及飲用儀式和作用。

    屠蘇酒為八品合而為劑,故而亦名八神散。即大黃、蜀椒、桔梗、桂心、防風各半兩,白術、虎杖各一分,烏頭半分。咬咀以絳囊貯之,除夕日薄暮懸井中,令至泥,正旦出之,和囊浸酒中,頃時捧杯呪(zhù)之曰:一人飲之,一家無疾,一家飲之,一裏無疾,先少後長,東向進飲。取其滓懸於中門,以辟瘟氣,三日外棄於井中,此軒轅黃帝神方。《歲時廣記》還引孫真人屠蘇論雲:“屠蘇言其屠絕鬼氣,蘇者言其蘇醒人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蘇,螝鬼名,此藥屠割鬼爽,故名。”清代蕭智漢在《新增月日紀古》卷一中雲:正月初一,“古人正旦飲酒,以少者得歲故先飲,老者失時故後飲,是日酒皆然,亦無屠蘇先飲之說。或曰屠絕鬼氣,蘇醒人魂,妄說也。”此說雖然,但民間相信屠蘇酒能驅邪辟鬼的觀念仍然十分堅定,至今,有些農村仍然有在春節期間飲用屠蘇酒的習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