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炒米尤以吳起、誌丹最佳,是因其土壤環境好,長出來的糜子有特色。炒米是用剛剛收割後就上場碾打下來的糜子放在鐵鍋裏進行炒製,在炒幹、炒熟並發出一定香味後再上碾子碾去糠皮即成。

    陝北炒米與蒙古族炒米相同。蒙古語稱炒米為“蒙古勒巴達”,其意思就是蒙古米。炒米究竟是蒙古人先發明的還是陝北人先發明的就不得而知了。但其性質與炒製方法相同是可以肯定的。蒙古人吃炒米的方法很多,可以用黃油、奶皮和糖拌著吃,或用奶茶泡著吃。用奶茶泡時,若再加上一些黃油,奶酪則味道更醇,這種吃法適合於老年人食用。也可以經常幹嚼著吃。炒米的最大特點是耐饑餓性高,含有很高的熱量,非常適合氣候較為寒冷地區的人們食用,這也是吳起、誌丹至今仍將吃炒米習俗保留下來的一個重要原因。蒙古族有俗語說:“暖穿皮子,飽吃糜子。”就是說,要想暖就得穿皮子,要想飽就得吃炒米。

    炒麵

    陝北炒麵有兩種:一種是用軟糜子炒製的,叫做“黃炒麵”,另一種是用燕麥炒製的,叫“燕麥炒麵”或“白炒麵”。黃炒麵的製作方法是將剛收割回來的糜子上場脫粒後入鐵鍋中進行炒製,炒幹、炒熟後上碾子脫去皮,然後在米中加入鹽、香料(有一種叫炒麵花的最好)上磨磨為粉狀後即成。黃炒麵流行在沒有燕麥的各縣。燕麥炒麵的製作方法是先將燕麥放入鍋中,加水煮熟後撈出控幹,然後放入鍋中炒香,加入鹽、地椒葉、花椒等調味品上磨磨為粉狀即成。燕麥炒麵流行於吳起、誌丹一帶。無論哪種炒麵,它的食用方法都是用水沾好後吃。

    黃炒麵的性質與炒米同。燕麥炒麵則是一種低熱量的食品,現代營養學將它列入膳食纖維類,有很好的減肥、降壓作用。

    陝北炒米、炒麵這類方便食品的出現可能與社會環境有關。陝北地處邊塞地帶,戰事不斷發生,人們發明方便食品的目的就是為了適應戰事突發性給人們帶來的饑餓。所以說,它是戰事的產物。

    在炒米、炒麵的啟示下,陝北的方便食品還有不少,如炒玉米、炒豆子、燒洋芋、燒玉米、燒豆子、煮豆子等,吃起來既方便,又另有特色。

    餳酒

    餳酒是用一種含糖量很高,陝北民間稱之為“糖蘿卜”的蔬菜製作的“酒”類。其做法是,先將糖蘿卜的塊莖切碎,倒入鍋中加水進行熬製。當塊莖中的糖分完全熬入水中後,將渣滓濾去,取水,然後加入酒曲,攪拌均勻後倒入壇中封嚴。經過一個月的酒曲發酵,糖水呈紅色,並含有一定的酒精度,即為餳酒。常飲此酒可以增加人體的能量和維生素,它既是一種“酒”,又是一種保健飲料,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青酒、黃酒

    青酒和黃酒的製作工藝差不多,都是將軟黃米淘洗後,上籠將其蒸熟,出籠後趁熱加入麥曲粉,攪拌均勻,裝入缸內進行發酵。發酵成功後進行淋製,淋好以後貯於缸中進行二次發酵數日即成。因使用麥曲的數量和質地不同,酒也可呈現出青、黃不同的顏色,所以有青酒、黃酒之分。

    青酒與黃酒都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維生素,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利。

    稠酒

    稠酒也叫“米酒”,因其顏色呈金黃色,故而亦有人將其稱為“黃酒”,但這一稱謂絕不能等同於真正意義上的黃酒。

    稠酒的製作方法是,將軟米進行浸泡後,上碾子軋成麵,再根據個人的喜好,有的將其炒製後加入麥曲攪拌均勻裝入壇中,放於熱炕上進行發酵。有的則是將其上籠蒸熟後趁熱加入麥曲攪拌均勻,裝入壇中,於熱炕上發酵。經發酵成功後,置於涼處,以備食用。食用方法是,有的在篩籮時使用了較細的籮子,米麵已很細,所以將其用涼水攪勻後,下入開水中煮沸後飲用。有的則因所用籮子較粗,在和糊時還需再用籮隔一遍渣,煮沸飲用。

    稠酒的酒精度不高,做好了其甜度亦很高,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食品,因此,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做上一大壇,於年節飲用和招待客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