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的禮是指儒家對人的各種社會行為所做的規定,類似於其他宗教的儀式和戒律。《禮記·禮運》雲:“孔子曰: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此所雲,禮是天的意誌。禮的重要性在於“治理”。《禮記·祭統》中雲:“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禮。”禮有五種,吉禮(祭神之禮)、嘉禮(重大慶典之禮)、賓禮(外交禮儀)、軍禮(軍中特有的祭祀及任命、檢閱等禮儀)、凶禮(喪禮)。另外,還有專門為士大夫階層規定的禮儀,而對老百姓則沒有規定專門的禮儀。所以,《禮記·曲禮》雲:“禮不下庶人。”在眾多禮中,什麽禮是最重要的?《禮記·祭統》雲:“禮有五經,莫重於祭。”因祭祀活動被儒家看做是最重要的宗教活動,所以也是國家最重要的政治活動。《左傳·成公十三年》雲:“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說明祭祀與軍隊是國家最重要的政治內容。禮既然是一件戒律,因此又派生出了“理”的概念。《禮記·仲尼燕居》中雲:“禮也者,理也。”就是說,由禮延伸至理。宋代儒者在這一邏輯上進行了充分的發揮,認為禮就是天理,也是天理的體現。禮在宋儒的倡導下,成為國禮,國家設有禮部,由禮部來負責祭祀和各種禮儀活動,在國家中所處的地位十分重要。

    而狹義的禮則是指祭禮,即敬神或祭祖。《儀禮·覲禮》中雲:“禮山川丘陵於西門外。”說的就是敬神之禮。因禮是出自帝王,《禮記·大傳》雲:“禮,不王不禘。”也就是說,老百姓所行之禮是仿效帝王之禮來敬神或祭祖的,自己沒有禮。所以民間有“理出大家”的說法。

    五毒

    五毒是指蠍、蛇、蜈蚣、壁虎、蟾蜍五種動物。舊時習俗,人們於端午節在床下、牆角灑雄黃水或雄黃酒,目的就是為了祛除此五毒。因為五毒有很強的毒性,攻擊人畜時又很歹毒,後來人們便將那些心狠手辣的人稱之謂“五毒”之人或將無惡不作的人稱做“五毒俱全”。

    清代呂種玉在《言鯖·穀雨五毒》中雲:“古者青齊風俗,穀雨日畫五毒符,圖蠍子、蜈蚣、蛇虺、蜂、蜮之狀,各畫一針刺,宣布家戶貼之,以禳五毒。”此說又是一種五毒說法,但大都以前一種五毒為普遍說法。

    五穀

    五穀是五種穀物,但其所指不一。《周禮·天官·疾醫》中雲:“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疾。”鄭玄對其中所指五穀做的注釋是:“五穀,麻、黍、稷、麥、豆也。”《孟子·滕文公上》雲:“樹藝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趙歧又對其中的五穀做注是:“五穀,稻、稷、麥、豆、麻也。”《素問·藏氣法時論》雲:“五穀為養。”王冰注曰:“謂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也。”《蘇悉地羯囉經》卷中雲:“五穀謂大麥、小麥、大豆、稻穀、胡麻。”但最普通的說法是指稻、黍、稷、麥、豆。後來,五穀成為穀物的通稱,不一定隻限於五種之數,現在已將五穀泛指糧食作物,連穀物所限都已打破。

    五辛

    五辛是指五種帶有辛味的蔬菜,也稱做五葷。《梵鋼》中雲:“不得食五辛,言五辛者,一蔥、二薤、三韮、四蒜、五興蕖。”

    五味

    五味指:酸味、甜味、苦味、辣味和鹹味。

    五菜

    五菜指:葵菜、韮菜、藿菜、薤菜和蔥。

    五香

    五香指:茴香、花椒、桂皮、大料、丁香。

    五果

    五果指:桃、李、杏、栗、棗。

    五福

    五福是舊時人們所追求的五種生命健康的取向。據《書·洪範》中雲:“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漢代桓譚的《新論》中又說:“五福,壽、富、貴、安樂、子孫眾多。”又將子息這一種族延續加進去,成為新的五福論。

    五德

    五德是舊時人們的道德標準。所謂五德是指:溫、良、恭、儉、讓。溫指和藹,良指善良,恭是指待人以恭敬,儉是儉樸、儉節,讓指謙讓。人隻要有了這五種品格,就是一個完人了。後來又有一種五德說法是指智、信、仁、勇、嚴。智指智慧,信指誠信,仁指仁慈,勇指勇敢,嚴指嚴於律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