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宅安神

    我國民間認為,特殊數字、特殊色彩、特殊形體有著“鎮”的作用,用鎮的手段可以達到“安”的效果。民間經常使用的鎮宅安神之法有:石敢當、太極八卦圖、山鎮海、照妖鏡、符籙圖案、鎮宅文字以及紅色等。

    石敢當是最為常見的鎮宅手段,它是一塊長方形石碑,或嵌入牆中,或獨立而置,上刻“石敢當”三字,或刻“泰山石敢當”,亦有直接刻“泰山石敢當”者。

    泰山石敢當的傳說起源於黃帝時期。傳說蚩尤殘暴無比,他的頭角無人能敵,所向之物玉石難存,黃帝因此而屢戰屢敗。有一次,蚩尤登泰山而渺天下,自稱天下誰敢當。女媧遂投煉石以製其暴,上刻“泰山石敢當”,終致蚩尤潰敗。黃帝乃遍立泰山石敢當,蚩尤每見此石,便畏懼而逃,後在涿鹿被擒,囚於北極。從此,“泰山石敢當”成為民間避邪神石。

    又有傳說石敢當起源於周朝的。石敢當本為神名“石將軍”,因輔佐西岐文、武二王滅商紂有功,死後被薑子牙諡封“泰山——石敢當”,其神權主要是執守鬼門關道。因東嶽泰山雄偉,又富有神氣,被視為具有無邊法力的神,能鎮壓任何厲鬼,自此以後,便衍化為驅邪之神。又據《姓源珠璣》記載:五代時期劉智遠為晉祖壓衙,潞王從珂反,湣帝出奔過衛州,智遠遣力士石敢當袖鐵□侍,晉祖與湣帝議事,智遠擁入,石敢當格鬥而死,智遠盡殺帝左右,並燒毀傳國璽。

    石敢當生平逢凶化吉,禦侮防危,故而,後人凡橋、路衝要處,必刻石誌書其姓名,以捍衛居民,並有詩讚曰:“甲胄當年勇武臣,鎮安天下護居民。”

    山鎮海與石敢當基本相似,隻是在石上刻“山鎮海”三字而已。石敢當與山鎮海常被放置於村落入口處、河川池塘岸邊、門前巷口,三岔路口直衝處、凶宅正對的吉方處。

    鎮宅所用圖案大都為太極之圖。它經常用在建築物的各個部位,如:門上、正梁之中、屋頂等。另有一些“諧音”圖案,人們用以表現吉祥或良好願望。如用箭串三個銅圓,取“連中三元”之意;以五隻蝙蝠環繞一個“壽”字,取“五福捧壽”之意。人們將棟梁雕以魚或龜鶴圖案,取“餘裕長壽之意”。在大門前擺上獅子以避邪。還有在門頂上掛上一麵鏡子,用來降妖照妖。門上貼門神以避凶煞。這種鎮宅觀念起源甚早,傳說也眾多。一般認為,人們最早是用猛獸形象來避邪的,爾後,又出現了人間虎將——成慶、神荼、鬱壘、關公、秦瓊、尉遲恭、鍾馗等一大批鎮邪避邪的人物。後來又有了用“喜盈門”圖案或門聯避邪的。在植物中桃木被用的最多,另有其他樹木亦可避邪,如《相宅經纂》中雲:“中門有槐,富貴三世;宅後有榆,百鬼不近。”“門庭前喜種雙棗,四畔有竹木青翠則進財”的說法。

    安神一般用祭祀活動進行。安神主要是對財神、灶神、土神的祈安。舊時,每家的大門之上,堂屋之中都貼有財神畫像,每逢過節,人們都要朝拜財神。清代禇安仁在《營口雜記》中雲:“拜年者,必先拜其所供之燈影。燈影者,外畫財神,內點以燭,有八尺餘長者在中,左招財,右利市。”安神則是以安灶神最為盛行。灶神,又名灶君、灶王爺,屬神話傳說中司灶之神。最初,掌灶者多為婦女,所以灶神多為女子,“妝如美女”。秦漢以後,不僅有了灶神爺,而且有老婆陪伴,其職權也由一家“夥食”轉變為操一家生死禍福大權了。傳說中的灶神有張單、蘇吉利、宋無忌。在人們傳說觀念中,灶神不僅在平時掌管著人間炊火,而且還握有人的生死禍福、添紀減紀的大權,所以,人們便對灶君是畢恭畢敬的,唯恐對其照顧不周。在每年臘月二十三日送灶君上天時,總是以美味佳肴來取媚灶君,使灶君食而封口,不言傳人間惡事。而且在祭灶時不能有女人在旁,唯男子才可祭灶。有俗語說:“男不圓月,女不祭灶。”這已成為習俗。在祭灶時,人們還要向灶君祈禱曰:“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等語。祭畢,將一紙製馬匹焚化,謂灶君騎馬飛升天宮。紙馬是由竹馬簡化來的。人們為灶君焚化紙馬是為了討好灶君,讓其騎馬而去,以免除去往天宮的路途之苦。所以,陝北民間又將灶君稱為“灶馬爺”,就是由灶君騎馬升天而來的。

    招魂

    古人認為人有魂魄。道教稱人有三魂七魄。所謂三魂,即胎光、爽靈、幽精。七魄為:屍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在有的道經中稱,三魂中的胎光欲為人壽,爽靈使人多災,幽精使人喪命。隻要去除色欲,就可以製止三魂害人。又說,三魂分別於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及甲子日、庚申日、本命日上天言人罪過。《抱樸子·內篇·微旨》雲:“又言身中有三屍,三屍之為物,雖無形而實魂靈鬼神之屬也。欲使人早死,此屍當得作鬼,自放縱遊行,言人祭酹。是以每到庚申之日,輒上天白司命,道人所謂過失。”這裏所謂三屍當指三魂。人可叩齒,呼名,誦咒,製伏三魂,使之歸於人體本宮,無法為患。又說三魂不在體內,而是在固定的日子裏回到身內與魄會合。魄不願魂歸,魂不歸則魄可以作惡。魂三度不歸於體內與魄會合,人則必死。因此,應依日以錢財酒脯祭祀魂神及屬吏,必須使魂魄在體內安分守己,這樣,人才能強身健體,甚至可以求仙。這就是《抱樸子·內篇·至理》中所說的“抱魂製魄”之要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