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春

    我國民間將“立春”稱做“打春”。其來曆是:相傳在古代的時候,官家於每年立春的時候都要舉行迎春的祭奠。祭奠前,先用泥土做成一條“土牛”(又叫春牛),擺在官府門前。祭奠開始以後,由當地官員主持禮儀,並委派專人手執彩鞭,抽打“土牛”。人們將此儀俗稱做“鞭春”,以示“送寒迎春”。鞭春後,農民們可以從“土牛”身上挖一些泥土帶回家去,以兆示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因為在立春時分要用彩鞭抽打春牛,所以人們也就將“立春”稱為“打春”。在抽打春牛時還有一番打春牛詞,其詞雲:

    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

    三打五穀豐登,四打六畜興旺。

    圍蚰蜒

    圍蚰蜒是流行於延安一帶的習俗。農曆二月初二日,人們把草木灰撒在住宅周圍,認為這樣做可以擋住蚰蜒等毒蟲進入家宅傷人。二月初二這天晚上還用柴在院中打火,一則以“柴祀”方式祭祀天地神靈,另則人們從火上跳過去,將被褥衣物在火上掠過,視為燎百病,可以免除疾患。還有在火中燒烤包有豆子的黃饃饃或白饃,俗以為是“咬蠅子腦”,即把蒼蠅咬死,年內沒有蠅患。還將燒剩的柴把送向上下裏川,俗以為“送蚰蜒”,即將蚰蜒送走。

    糾手

    陝北廟會上有很多辦事人員,稱做“糾手”。糾手的任務是在廟會會長的領導下,辦理一些與神事有關的事情,諸如給神祇上供點香,在宗教儀式中打旌幡、端盤子,給神祇祭獻牲品時趕羊拉豬,給豬耳、羊耳灌水。廟會唱戲時,組織人員搭戲台等。總之,糾手是為廟會服務的。

    糾手既不是專職廟會人員,又無薪金補貼,大都是一些信仰神靈、虔誠的俗家子弟。有的是在做生意時得到了神靈的護佑,賺了大錢,有的是患有疾病向神靈祈禱許願後好了的人員。這些人都認為自己從神那裏得到了恩惠,就自願為神靈服務。

    人情

    人情是一句古語,指以物相贈或饋贈之物。杜甫在《戲作俳諧體遣悶》詩中雲:“於菟侵客恨,粔籹作人情。”清人翟灝在《通俗編·儀節·人情》中雲:“以物相贈曰送人情,唐宋元人皆言之也。”民間凡遇紅白喜事及其他慶賀場合,親友送禮,習慣稱做“送人情”,多以錢相贈,亦可送物品。

    水禮與硬禮

    在紅白喜事以及慶賀場合,親友攜帶禮品表示祝賀稱做送人情,但人情又分為“水禮”和硬禮兩種。送物稱“水禮”,送銀錢稱“硬禮”。陝北民間一般將紅白喜事中的人情稱做“門戶”,即代表家門地位、關係、親緣的禮物。

    石敢當

    石敢當是我國民間用作避邪的俗信之物,常被用到宅院建築中。一般是安放在“丁”字道路的頂端,房屋的牆體邊等處。

    用石敢當避邪源於傳說。相傳,泰山附近徂徠山下的橋溝村住著一位名叫石敢當的人,很勇敢,什麽也不怕,經常在泰安城裏為人測字,非常靈驗,所以在泰山一帶很有名氣。

    泰安城南的汶口鎮,有一戶人家,女兒獨自住著一間房。每到太陽落山時,就從東南方向刮來一股妖風吹入房裏,時間長了,姑娘被這股妖風折騰得麵黃肌瘦,很是虛弱,許多郎中都治不了。兩位老人隻好將石敢當請來為女兒療治。石敢當讓老人找來十二個童男和十二個童女,男的拿鼓,女的拿鑼,另外還預備了香油和燈撚,一口鍋,一把椅子。到了黃昏時分,石敢當把香油倒入盆中,用燈撚點著,把鍋扣在盆上,搬來椅子坐在旁邊,用腳挑著鍋沿,這樣,雖然點著燈,遠外卻看不見一點光亮。童男女們圍在石敢當身邊靜靜地守候著。

    天全黑了,東南方向的妖風又刮來了。石敢當用腳踢翻了鍋,燈光突然一亮,童男女們敲起了鑼鼓。妖風被突如其來的亮光和響聲嚇著了,急忙閃出屋外,朝南逃到福建去了。福建又有女子被妖風纏住了,請石敢當去除妖風。妖風上了東北,東北又有姑娘得了此病。石敢當用同樣的方法除了妖風。石敢當心想,似這樣跑來跑去,自己又如何跑得過來?於是,找來了石匠,把自己的家鄉和名字——“泰山石敢當”刻在泰山石上,誰家鬧妖風,就把這一塊石頭放在誰家的牆上,妖風就不敢來了。這事後來被傳開了,說妖怪怕“泰山石敢當”,但泰山在山東,泰山石是不容易弄到手的,人們就在自己家鄉找塊石頭或磚頭,隻要在上麵刻上“泰山石敢當”五個字,放在牆邊,妖怪就不敢來了。所以後世人們在修建房屋時總要先刻一塊“泰山石敢當”壘在牆上,就能保得平安。也有人將泰山石敢當用在“丁”字路口或有鬼邪出沒的地方以驅除邪魔。在這一俗信的影響下,陝北民間將泰山石衍化為頑石,在箍窯或蓋房時總要弄一塊頑石壘在牆上,以保平安。這大概是舊時陝北文化人少,人們苦於書寫而想出的辦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