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傳說年代表“收成”,人們始終將農業收成的好壞稱做“年成”,收成好,就說“年成好”;收成不好則說“遭了年成”。因此,人們把正月初一視為“年日”。將其定為“年日”就是盼望年景好,能夠五穀豐登。

    又傳說在遠古時期,黃帝與蚩尤進行曠日持久的大戰,終於在正月初一那一天打敗了蚩尤,人們把這一天定為節日,以紀念黃帝的功績。

    這些傳說中所形成的習俗在陝北民間至今仍然保留著。如過年時,小孩用苧條做火把玩耍,將擀麵杖、刀放在門口,夜晚在院子裏燃大火,小孩穿紅衣裳等,都是為了對付年所形成的習俗遺風。

    掛桃符,貼門神

    古時候,人們為了驅惡避邪,便用桃木削製成兩塊木板,寫上能避凶納福的偶像神荼、鬱壘的名字,掛在門旁,這種桃木板也就叫做“桃符”或“門貼”。它的來曆是古代神話中的一個故事。說東海中有一座大山,叫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巨大無比的桃樹,樹枝向周圍伸展,有三千裏方圓。樹頂上有一隻金雞,日出報曉。這棵桃樹的東北一端,有一根拱形的樹幹,樹梢一直歪下來,挨到地麵,就像一個天然的大門。度朔山上住著各種妖魔鬼怪,它們要下山就得經過這道門,因而,此門也被稱做“鬼門”。天帝怕鬼怪到人間作祟,就派了兩個神將去把守,這兩個神將,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他們既能捉鬼,又能吃鬼。如果有惡鬼敢出來,就把它們捉住,不是吃了,就是用索綁了去喂老虎。

    有一次,一個鬼母領著一大群小鬼於半夜裏偷偷來營救被關在桃樹洞裏的眾鬼。神荼、鬱壘聽見了,連忙去拿自己的兵器,可是,兵器已被小鬼先鋒促狹鬼偷走了。兩神將大怒,出門各折了一根桃枝,向眾鬼頭上掃去。說來也怪,軟軟的桃枝一掃到眾鬼身上,它們便立即癱軟在地上,連那凶狠的鬼母也乖乖躺在地上不動了,瞪著眼睛看著自己的手下被一個個抓進樹洞,最後連自己也被扔進去了。這桃樹洞竟然像銅牆鐵壁一樣,牢不可破,裏麵有數不清的鬼怪,一個也逃不出去。在這一神話故事的影響下,人們相信桃木有驅製鬼怪的作用,神荼、鬱壘是眾鬼的克星。因此,古人就用桃木雕刻神荼、鬱壘神像,他們是一個手裏拿著索,一個身邊牽著虎,安放在大門上,以鎮壓鬼邪。

    貼對聯

    對聯又叫“對子”、“門對”、“春貼”、“春聯”,是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要張貼的。後來,在一些喜慶場合,如婚禮、開張等儀式上也要張貼,在禮儀場合,如喪葬禮儀上也要張貼。對聯在我國民間運用十分廣泛。

    對聯起源於“桃符”和“門貼”,因而又有“桃符”、“門貼”之稱。“桃符”是用一寸來寬,七八寸長的桃木做成的,上麵寫著除禍降福之類的吉祥語,有符咒的成分,故而稱做“桃符”。桃符在新年裏既起著避邪驅鬼的作用,又有裝飾門楣的作用。相傳是黃帝所創。《山海經》中雲:“……於是黃帝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鬱壘與虎,懸葦索以禦凶。”所謂“大桃人”就是最早的桃符形態。到了晉代桃符驅鬼已經有了文字記載,《荊楚歲時記》中雲:“正月初一……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後來,桃木逐漸被紙所代替,符咒也變成了祝詞,於是,桃符就演變成了春聯。清人富察敦崇所著《燕京歲時記·春聯》中雲:“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簷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後,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由此又可以看出,春聯一般是在臘月二十三以後開始張掛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