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裏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頭,尋思,年之所以敢大膽吃人,是因為人害怕,看到年吃人也不敢去救,所以年才這樣猖狂。隻要人們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年,就可以將年消滅掉。他把自己的想法先告訴給村裏人,人們都同意了,並做了必要的準備工作。

    在一個寒冷而沒有月亮的夜晚,年又來了。當它正要衝入一戶人家的大門時,突然大門內響起了鞭炮聲和鑼鼓聲,年被嚇了一大跳,不敢進去了。霎時,四麵八方都響起了炮聲、鑼鼓聲,人們舉著火把、木棍、刀槍,向年衝去。人越來越多,鞭炮聲、鑼鼓聲越來越響,震得年頭腦麻木;到處都是火光,照得年看不清道路。年無法躲藏,人們終於把年打死了。年被打死以後,人們仍不願意去睡覺,繼續敲鑼打鼓,鳴放鞭炮,歡慶這一勝利。後來,人們每逢這一天都要用戰勝年的方法來舉行慶賀活動,將這一日子稱做“年”。節氣出現以後,年正好處在大寒之中,沒有月亮,是最黑的一個夜晚,就是農曆臘月三十日,所以將這一日稱做“年”。

    又傳說太古時期有一種凶惡的怪獸,長著血盆大口,凶殘無比,人們稱之為“年”。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的晚上就要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因此,人們就要在年出現的這天晚上熄燈滅火,以避災禍。一年,這個妖怪來到一家門口,恰巧這家人穿著紅衣裳,點了一堆竹子取暖。先是小孩不小心把一個盆子碰落在地,發出“當啷”一聲響,把妖怪嚇了一跳。緊接著,燃燒著的竹子發出了“啪啪”的爆響。年因為害怕紅色和火,嚇得掉頭就跑。這家人因此沒有受到傷害,便高興地告訴給別人。此後,每逢年末歲首,人們就敲鑼打鼓,燃放爆竹,以此來驅邪消災,祈盼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年複一年,逐漸衍化為“過年”的習俗,隨即也有了人們互相拜年,祝福人們沒有受到年的危害的習俗。後來,人們用貼紅對聯代替了穿大紅衣裳,用點燃大火、放鞭炮代替了爆竹。

    又傳說年是一個比魔還狠、比鬼還惡的小妖,叫做“祟”,全身漆黑,兩隻手卻是白的,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都要出現一次,一出來就要害人,受害者大都是小孩。有戶姓管的人家生了一個胖小子,眼看又到了年三十,管家夫婦害怕孩子被祟害了,於天黑以後就一直守在孩子身邊,並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枕頭下麵。祟來了以後,有父母守在孩子跟前,並有銅錢壓在孩子頭下,就不敢傷害孩子了,孩子也因此躲過了劫難。人們聽說此事後,便紛紛效仿起來,逐漸形成了“守歲”和“壓歲錢”的習俗。因“祟”與“歲”諧音,所以將“守祟”改稱“守歲”,將“壓祟錢”改稱“壓歲錢以祈避邪求吉”。

    又傳說人們為了對付年這種怪獸,於院子裏架起木柴堆,大門外擺上桌子,桌子上放滿豬頭、牛頭、羊頭、狗頭和雄黃酒,年來了以後,見到這些東西,便立即張開血盆大口,撲過來就吃,人們趕緊點燃柴堆,猛敲鑼鼓,大放鞭炮,震響之聲不絕於耳,怪獸就這樣被嚇跑了。這一天,正好是正月初一,於是,人們就把正月初一定為吉祥日,以賀平安。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