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與五行相配:乾兌屬金,震巽屬木,坎為水,離為火,坤艮屬土。

    八卦配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即乾的內卦納甲,外卦納壬;坤的內卦納乙,外卦納癸;震納庚,巽納辛,坎納戊,離納己,艮納丙,兌納丁,八卦納甲的順序是乾為父納甲壬,坤為母納乙癸,其次按震長男納庚,巽長女納辛,坎為中男納戊,離為中女納己,艮為少男納丙,兌為少女納丁,等等。

    八卦與天幹為何要這樣相配呢?因為乾卦、震卦、坎卦、艮卦為陽卦。甲、丙、戊、庚、壬在天幹順序為奇數為陽;同樣的道理,坤卦、巽卦、離卦、兌卦為陰卦,乙、丁、己、辛、癸為偶數為陰。陽與陽配,陰與陰配。

    八卦配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即乾卦從初爻起至上爻止,從地支的子起,每隔一地支而納入。即初九爻納子,九二爻納寅,九三爻納辰,九四爻納午,九五爻納申,上九爻納戌。震卦為長男,震卦納地支與乾卦相同。坎卦從寅開始,每隔一支而納入,至子納入上爻。艮卦從辰開始,每隔一支而納入,至寅納入上爻。坤卦按地支的先後順序逆推,從未開始每隔一支而納入,即初六爻納未,六二爻納巳,六三爻納卯,六四爻納醜,六五爻納亥,上六爻納酉。巽卦自醜開始逆推至卯止。離卦自卯開始逆推至巳止。兌卦自巳開始逆推至未止。

    第二節 六十四別卦

    六十四卦又稱別卦,它們是由六個爻畫組成的六十四個圖形。從乾卦,每一卦都由六爻組成,從下往上,一、二爻代表地位,三、四爻代表人位,五、六爻代表天位。《係辭傳》說:“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天道有陰陽,人道有仁義,地道有剛柔,即六十四卦是由經卦的三才分而為二而形成的,

    六十四卦中每一個卦都有:卦名、卦體、卦辭、爻題、爻象、爻辭等六個要素,它們是構成每一個卦的全部內容。

    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有兩種:一為通行本《周易》的排列,分為上下篇,上篇始於乾、坤,終於坎、離;下篇始於鹹、恒,終於既濟、未濟。二為長沙出土的帛書《周易》,它的排列順序為:上篇始於鍵(乾)卦,終於恒卦;下篇始於川(坤)卦,終於益卦。

    關於何人何時重卦,舊有四說,一說伏羲畫卦而又重卦;一說神農重卦;一說夏禹重卦;一說文王重卦。司馬遷主張的文王重卦說,對後世影響很大。

    到底八卦是如何變為六十四卦的呢?一是如前所說的重卦說,即八經卦兩兩相重而成為六十四卦,重卦法是八卦演為六十四卦的最早說法,也是最符合曆史實際的說法;二說是二分法,即加一倍法,是邵雍關於八卦和六十四卦形成的理論。它的基本方法是:太極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八分為十六,十六分為三十二,三十二分為六十四,這是一個數學法則。按這樣方法排列的六十四卦完全符合二進製規律。

    到底是先有八卦,後有六十四卦,還是先有六十四卦而後有八卦呢?這個問題雖然有不同的說法,但是按照人類的認識由簡單到複雜的發展規律來看,應該是先有八卦,再由八卦演為六十四卦的。我們祖先最早對宇宙的認識相當粗略和模糊,隻認識到了宇宙由天地人三才構成,於是形成了八卦宇宙模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認識的深化,我們的祖先發現了事物內部的對待法則,即事物是對立的兩種因素構成的,天道有陰陽,人道有仁義,地道有剛柔,因此原先由單一的原則來反映天道、人道和地道的運行規律,已不符合實際了。於是有把八卦演為六十四卦的必要。當然要完成這一任務,必須是有高超智慧的聖人。

    第三節 卦象

    八經卦之象已在前麵講過了,這裏著重講講六十四卦的卦象。

    六十四卦之名,皆依據卦象而來,來知德說,不論是以卦德、卦象、卦體還是以卦綜命名,“皆言象也”。

    具體說來,六十四卦的卦象是由八經卦的卦象構成的,相重兩經卦的卦象相聯係,構成六十四卦的卦象。兩經卦相聯係的情況,取決於兩經卦在八卦中的位置。如晉卦和明夷卦都是由坤卦和離卦構成的,但由於它們的位置不同,因而兩卦的卦象就不同。晉卦是下坤上離,離為日,坤為地。晉卦的卦象是日出地上,日出地上,就要不斷地上升。因此,晉者,進也。晉卦有上升的卦象。明夷卦是上坤下離,離為日,為明。明夷卦的卦象是日入地中,日入地中,明消失了。夷者,滅也。因此,明夷卦有太陽落山之象。泰卦和否卦都是由乾卦和坤卦構成的。泰卦是下乾上坤,坤為地,為陰;乾為天,為陽。陰重濁而下降,陽輕揚而升,陰氣下沉陽氣上升而發生交感,陰陽交感而亨通。所以,泰卦有亨通之象。相反,否卦是下坤上乾,陰陽二氣不發生交感作用,不發生交感,因而不亨通,所以否卦有閉塞之象。鹹卦和損卦都是由巽卦和震卦構成的。鹹卦是下艮上兌,兌為少女,艮為少男,女上而男下,因此,鹹卦有少男向少女求婚之象,少男與少女交感,又有家道亨通之象。兌為陰,艮為陽,陰氣下降,陽氣上升,又有陰陽上下交感之象。所以,鹹者感也。損卦是下兌上艮,澤低山高,有損下以增高之象;艮為陽卦,為剛,象貴族,兌為陰卦,為柔,象庶民,有損民之財物以濟富貴族之象。總之,六十四卦的卦象是以八卦的卦象為基礎的,由於所處的位置的不同,因而形成六十四卦卦象的區別。

    六十四卦的卦象,依據其不同的情況,可以分為不同的類。明代易學家來知德在《周易集注·易經字義·象》中,把六十四卦的卦象分為:卦情之象,卦形之象,卦體大象之象,中爻之象,錯卦之象,綜卦之象,陰陽之象,相因之象,爻變之象,占中之象。

    所謂“卦情之象”,指兩卦之間陰陽相交感而形成的卦象。如鹹卦下艮為陽卦、為少男;上兌為陰卦、為少女。鹹卦為男下女,少男主動向少女求愛,沒有不發生相感之情的。爻象初拇、二腓、三股、四憧憧、五脢、六輔頰舌。憧憧,往來不斷,從腳指拇到舌,從舌到腳指拇,全身上下無不相感應,這就是卦情之象。

    所謂“卦形之象”,指以卦的形狀來取象。如艮卦有門、有床、有門庭之象。再剝卦有宅、有床、有廬之象,因為剝卦一陽在上,五陰在下,如宅、如床、如廬,這就是卦形之象。

    所謂“大象之象”,如凡陽在上者皆象艮巽;陽在下者皆象震兌;陽在上下者皆象離;陰在上下者皆象坎。益卦下震上巽,上下皆為陽象離,離為龜,故益卦有龜之象,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其根據來源於此。同樣,大過卦下巽上兌象坎,坎棟材之象,故卦辭爻辭言“棟橈”、“棟隆”的根據在此。

    所謂“中爻之象”:指一卦六爻中,中間的四爻二三四、三四五組成兩個新的卦象。如漸卦為下艮上巽,二三四合為坎,坎為水、為陷、為血、為膏、為中男等等。三四五合為離,離為日、為火、為電、為龜、為中女等等。中爻之象又稱“互體之象”或稱“互象”。

    所謂“錯卦之象”,指某卦本來沒有某象,相錯後有了某象,如履卦言虎,下卦兌與艮錯,艮為虎,所以履卦就有了虎象。錯卦之象,又稱“伏象”。

    所謂“綜卦之象”,指把一個卦顛倒過來就成另一個卦之象。如井卦與困卦相綜,井卦為下巽上坎,巽為木,坎為水,水下有木,故為井卦。顛倒過後為困卦,困卦為下坎上兌,坎為水,兌為澤,水在兌下,故為困卦。因為是把一個卦顛倒過來形成的卦象,又稱“覆象”。

    所謂“陰陽之象”,以爻的性質取象。如乾為馬,為本象,而坎卦和震卦得乾之一畫,亦有馬象;坤為牛,為本象,離得坤的一畫,亦有牛象。

    所謂“相因之象”:如革卦九五說“虎變”,是因為革卦下離上兌,兌與艮錯,艮為虎,因而兌也為虎;上六說“豹變”,因為虎豹同為貓科動物,因而兌也為豹。等等。

    此外還有方位之象:八經卦在八卦方位圖中,各自代表一個自己的方位,於是就產生了方位之象。有先天八卦方位和後天八卦方位之象。先天八卦:乾為南,坤為北,離為東,坎為西,兌為東南,震為西北,巽為西南,艮為西北。後天八卦:離為南,坎為北,震為東,兌為西,巽為東南,艮為東北,坤為西南,乾為西北。

    數字卦象:八經卦各自代表一個數字。按先天八卦順序:乾為一,兌為二,離為三,震為四,巽為五,坎為六,艮為七,坤為八。先天八卦與洛書相配:坤為一,巽為二,離為三,兌為四,艮為六,坎為七,震為八,乾為九。後天八卦與洛書相配:坎為一,坤為二,震為三,巽為四,乾為六,兌為七,艮為八,離為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