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晉壓著火:“那簪子有些髒了,擦拭幹淨了便收起來吧。”

    玉如一聽順著福晉的目光瞧過去,瞥見簪子旁的秋菊模樣,她頓了頓,幾乎是在瞬間明白了福晉的心中所想。

    她心中無奈,服侍著福晉梳妝完,趁著去點午膳的功夫又催促著外頭的奴才輕手輕腳地把那兩盆綠菊挪開。

    還是別放在福晉跟前礙眼了。

    兩盆綠菊引起的風波就這樣不了了之,隻是宮裏,或者說是朝堂之上,郭琇和年遐齡引起的紛亂卻久久未息。

    按道理,萬歲爺已經準議了郭琇和年遐齡所書的奏折,一切也是木已成舟。

    眼下朝中大臣便是抓著年遐齡的兒子年羹堯此次秋闈的事兒不放呢。

    一整個早朝萬歲爺耳邊翻來覆去的都是那些話,萬歲爺自己心中很是不耐。

    最後手裏的佛珠也直接丟開,撂下一句“三日後諸皇子隨朕監考,舉行重試,由朕親自出題過目。”

    雖說早就傳出了風聲萬歲爺要舉行重試,隻是怎麽也沒想到,最後這事兒竟會來得這樣快。

    隻是萬歲爺並沒有給眾大臣反應的時間,梁九功直接叫唱,早朝便就此結束。

    至於萬歲爺說的諸皇子,便是直郡王、太子爺、三爺、四爺,以及八爺。

    至於為何沒有五爺,這倒是不難理解。

    五爺九歲時才開始接觸漢學,也比不得一母同胞的九阿哥六歲便精通滿漢語,造詣也不如三爺太子爺這些。

    萬歲爺在禦書房處理完奏折之後再聽梁九功說四爺遞了家書來。

    是家書,不是奏折。

    萬歲爺“哦”了聲,抬手讓梁九功呈上來。

    萬歲爺看的不快,看完倒是笑了:“這個老四,朕說他怎麽好好地寫家書來呢,原來是向朕請罪來了。”

    梁九功跟著笑,寫家書請罪那可和請折子請罪的寓意大不相同呢。

    一個是以萬歲爺兒子的身份請罪,一個是以四貝勒爺的身份。

    這其中的差距可不小呢。

    梁九功斟酌著說了句:“四爺這是心裏敬著萬歲您呢。”

    萬歲爺不甚在意地笑笑,不輕不重地丟開那折家書:“秋日風寒,老四既病著,三日後的重試便讓他在府裏好生歇息著。”

    老四要避嫌,他這個做阿瑪的自然要給兒子善後了。

    老四這封家書倒是讓萬歲爺想起來從前太子爺幼時在太傅跟前犯錯來求著他幫忙的事兒了。

    萬歲爺歎息一聲:“保成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