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自我感覺來估計血壓的高低。這種做法往往是不可靠的,特別是長期高血壓的患者,他們對高血壓已產生了“適應”,所以即使血壓明顯增高,患者可能仍不出現任何不適感覺,這就可能延誤治療,嚴重地威脅患者健康。正確的做法是:高血壓患者應主動定期測量血壓,如至少l~2周測量一次血壓。

2.用藥不規則,斷斷續續服藥。這會導致血壓不穩定,甚至一個時期內使血壓處在較高的水平。

3.血壓一下降便立即停藥。這種不正確的服藥方法,即服藥-停藥-服藥,結果導致血壓升高一降低一升高,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而且由於血壓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將會引起心、腦、腎發生嚴重的並發症,如腦出血等。

4.單純依賴降壓藥,不采取綜合性治療。高血壓屬多因素造成,因此,治療也必須采取綜合性治療措施,否則往往治療效果不滿意,或達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治療高血壓除選擇適當的藥物外,還要注意飲食少鹽,避免緊張和情緒激動,適當參加文體活動,減輕體重等。

5.長期盲目服用一種類型的降壓藥。不少藥物長期服用都會降低療效,產生耐藥性,並易出現藥物副作用。此外,不同的患者,須根據其病程、年齡、個體差異、髒器功能情況,選擇適當的藥物治療。

6.血壓隻是偏高,自認為不值得治療。一般來說成年人的血壓超過140/90毫米汞柱(18.7/12.0千帕)以上,即可認為患有高血壓。部分早期高血壓患者,血壓處在標準的邊緣,因此往往不重視。事實說明,這種輕度高血壓同樣對機體會產生危害。

7.不根據具體情況,一味追求血壓達到正常水平。老年人(指60歲以上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粥樣硬化,主要涉及心、腦、腎。因此偏高的血壓有利於這些髒器的血液供應,如果不顧年齡及患者的內在情況而一味要求將血壓降到正常水平(或者年青人—所具有的標準血壓),勢必影響到上述髒器的功能,因此反而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