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回京,是因為他不能看著這幫人胡搞。

    有修牆的三百萬兩,有養一支隻能被動防禦的關寧軍,還要一年花五百萬兩。還有維護費用八十到一百萬兩。

    這麽多錢,打造一支野戰部隊好不好。幹嘛要幹這個蠢事。

    財政再困難,遼餉不是也攤派了嗎。

    既然傷了國本,把錢籌集了。怎麽能胡搞呢。

    熊廷弼是楚黨,但他和東林的六君子關係密切。並有傳言,楊漣彈劾閹黨的奏疏就出自熊廷弼之手。

    他自以為有所依仗,私自回京,試圖改變朝廷對遼東的錯誤決策。

    可他糊塗,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什麽私人關係都沒用。

    最終的結局就是,禦史蜂起攻擊熊廷弼,要追究他喪師丟土的責任。

    此時,全然不顧,東林的王化貞把他架空的責任了。王化貞是進士出身,東林黨重要成員葉向高的得意弟子,核心的東林黨人。

    當初,遼東巡撫王化貞把遼東都控製了,薊遼總督熊廷弼一點權力都沒有。熊廷弼找朝廷鬧。朝廷當時是東林做主。為了調節督撫不和。居然做出了勝則同功,敗則同罪的奇葩解決方法。

    也就是說,你倆鬧是吧。打了敗仗同罪,把你倆綁一起,看你倆還鬧不鬧。

    不解決實際問題,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也就是隻解決熊廷弼,不管王化貞架空熊廷弼。熊廷弼幹啥都不行,王化貞想怎樣就怎樣。出了事你還要分擔他的責任。這就是東林的嘴臉。

    孫先生去找皇帝,要求逮捕熊廷弼。現在把敗則同罪這條又提出來了。說這事當初的朝議,要法辦熊廷弼。

    本來天啟皇帝不同意,但是孫先生說了一句話。

    就是這句話送了熊廷弼的性命。

    他說有人告發,遼東失敗之前,熊廷弼和人說,應該放棄遼東專守山海關。

    此話熊廷弼確實說過,不過那是論述關於遼東的可以采取的幾種策略的利弊。可此時斷章取義的拿出來,就變成了放棄遼東早有預謀。

    遼東丟失他和王化貞同責。

    王化貞丟了遼東,一路逃出廣寧,到大淩河向熊廷弼哭訴,求熊廷弼立刻帶著軍隊打回去。

    可之前王化貞這個巡撫,把熊廷弼這個總督都架空了。他手裏沒多少兵,隻有五千人。兵都給王化貞打沒了,拿什麽反攻遼東啊。

    現在王化貞害怕了,他怕被東林扔出來做替罪羊。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喊著,求熊廷弼立即發兵反攻,把遼東給他奪回來。

    熊廷弼沒有答應,而是放棄遼西,選擇把關外的百姓、殘軍全部內遷關內。

    此時,兩相對照,就造成了熊廷弼早有預謀,要放棄遼東的假象。這直接激怒了天啟皇帝,把熊廷弼下獄。

    可是,要殺他是得皇帝點頭的。這是封疆大吏。

    誰能影響皇帝呢。就不用說了。當時最能影響皇帝的是魏督公。可這事是東林搞得,關九千歲什麽事。怎麽把魏督公拉下水呢。

    結果有一個人,叫汪文言。跑來找閹黨,許諾四萬兩金子,求內廷代為延緩熊廷弼死刑。後來不知道什麽原因,這筆錢沒有兌現。

    結果,激怒了魏督公,認為熊廷弼晃點他。

    魏督公一生氣,後果十分嚴重,下令盡快殺掉他。這樣孫先生的事情就被掩蓋了,真正殺他的成了魏督公。

    汪文言這人非常神秘,是東林裏機密人物。他本是一個獄卒,犯事逃到京城。到了京城忽然就大放異彩。

    活動於京城做隱秘的政鬥掮客。手段高超,合縱連橫,幾乎有蘇秦、張儀之能。他用小動作將齊,楚,浙三黨變成兩黨,將其搞垮。從此東林黨獨大。

    他做的都是以布衣之身,暗中攪動風雲,做的都是造成各種勢力此消彼長的大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