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聽不參,則無以責下;言不督乎用,則邪說當上。言之為物也以多信,不然之物,十從雲疑,百人然乎,千人不可解也。呐者言之疑,辯者言之信。奸之食上也,取資乎眾,籍信乎辯,而以類飾其私。

——《韓非子》

譯文

君主聽話不進行檢驗,就無法責求臣下;不考察言論是否有用,臣下就會用邪說迎合君主。言語這種東西,重複得多了,容易使人信以為真。對本不真實的東西,聽十個人說,自己就會產生疑惑;聽一百個人說,自己就會傾向於相信;聽一千個人說,自己就會確信不疑了。口才笨拙的人說的話使人心疑,善於辯說的人說的話使人信任。奸臣危害君主,得力於人多;憑借辯說而取得信任,用類似的事例來掩飾奸私。

法家智慧故事

在韓非子眼裏,語言的東西說得多了就會有人相信,西方有句諺語“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成了真理”,這與韓非子的這句話異曲同工。謊言之所以有人相信是因為謊言中契合了某些人自私和欲望,被利益或者是驕傲自滿所蒙蔽。無論是君主還是現今的人們都要明確,隻有實踐才是檢驗言辭的唯一途徑。

秦武王為了向東擴張,窺伺周室,當時周室由韓國保護,於是派遣大臣甘茂前往魏國締盟,準備連手攻打韓國。甘茂完成聯魏任務返國時,秦武王親自到鹹陽城外的息壤迎接甘茂,並請甘茂領軍攻打韓國的宜陽。此時甘茂卻向秦武王建議不要攻打韓國。

秦武王感到奇怪地問甘茂是何原因?甘茂於是向秦武王分析宜陽的地形易守難攻以及韓國在此多年所累積的實力不容小覷;而且秦軍在缺乏山川險要保護的狀況下,行軍千裏去攻打宜陽,難度相當高,倘若久戰不下時,國君難免會聽信謗議而生疑心。

甘茂說:“孔子的高徒曾參和母親住在費地時,此地有一人和曾參同名,某一日殺了人,被當場活捉。巧的是,曾參不在家。第一個對曾母說,‘你兒子在街上殺了人。’曾母正在織布,聽了這話,表情平靜,回道:‘我兒子不會殺人的。’第二人又來,神色恐慌,說‘你兒子在街上殺了人,已經被捉住,可能要連累你。’曾母繼續著手裏的活,回道:‘我的兒子是不會殺人的。’不久,第三個人來到,大叫著,‘你兒子在街上殺了人,官差正在審問他,家中還有什麽人,你還不快點走!’曾母停了手中的活,但還是毫無底氣地回了一句:‘我兒子不會殺人吧。’第四個人來到,消息已經成了:‘你兒子殺了人,官員已經在來的路上了。’曾母想都不想,轉身衝進屋,從後窗戶跳出去逃跑了。”

甘茂又說:“以曾參那麽賢孝之人,以及曾母對兒子的信任,因受同名之累在連續三人指稱曾參殺人之後,曾母也不得不信,並‘投杼’越牆而跳。臣以一個客卿的身份在秦國任事,賢孝不如曾參,國君對我的信任亦不如曾母對曾參的信任;倘若久攻宜陽不下時,在國君麵前對臣提出質疑的恐怕決不隻三人,到時國君恐怕就要如同曾參母親一樣‘投杼’而去了。”

秦武王說:“你放心好了,我一定不會聽信他人的閑言。我願意與你在此立誓。”於是與甘茂在息壤立下盟誓以表明自已對攻韓的信心。甘茂於是率軍攻打宜陽,五個月都未能攻下,此時樗裏疾與公孫衍果然在秦武王麵前議論甘茂之不當。秦武王於是召回甘茂並予告誡,甘茂回答道:“請問息壤之約還算數嗎?”秦武王似有所感地說:“算數!”因此再度增援兵馬支持甘茂。於是甘茂果然將宜陽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