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以家為鄉,鄉不可為也;以鄉為國,國不可為也;以國為天下,天下不可為也。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毋曰不同生,遠者不聽;毋曰不同鄉,遠者不行;毋曰不同國,遠者不從。如地如天,何私何親?如月如日,唯君之節!

——《管子》

譯文

按照治家的要求治理鄉,鄉不能治好;按照治鄉的要求治理國,國不能治好;按照治國的要求治理天下,天下不可能治好。應該按照治家的要求治家,按照治鄉的要求治鄉,按照治國的要求治國,按照治天下的要求治理天下。不要因為不同姓,不聽取外姓人的意見;不要因為不同鄉,不采納外鄉入的辦法;諸候國不要因為不同國,而不聽從別國人的主張。象天地對待萬物,沒有什麽偏私偏愛;像日月普照一切,才算得上君主的氣度。

法家智慧故事

國有國道,家有家規,用治理村鎮的方式治理國家行不通,換而言之,用治理村鎮的方式治理國家也是不可行的。管仲主張統治國家要博采眾長,廣開言路,內不避親,外不避仇,有開闊的胸懷,非常的氣度。

“善於謀人,有容乃大”,秦國為了迅速稱王,選擇了爭霸這條捷徑。秦國在一個世紀的爭霸過程中,政治上是開放的。任何對秦國爭霸有利的人才,不僅受到重視,而且受到重用。秦國使用人才,不受國籍限製,不受出身限製,不受名氣限製,可謂英雄不問出處。這一人才政策被秦國自始至終的執行。這就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優秀的人才使秦國變得更強大,更富有競爭力,而強大的秦國反過來又可以吸引最優秀的人才。

秦國從周王朝的附庸小國開始,經過曆代國君的努力和對外戰爭,終於在秦王贏政的手裏統一了中國。當時秦國已經強盛起來,秦王嬴政製定了“混一海內”的統一戰略。感到秦國威脅的韓國派出一位名叫鄭國的人到秦國作臥底,以幫助秦國興修水利,也就是後來的鄭國渠為幌子,企圖削弱秦國的國力,使秦國無力東伐。呂不韋失勢後,鄭國作間的事被發覺了。於是許多宗室大臣向秦王進言:“諸侯國的人來秦做事,說不定都是為他們的國君來離間或破壞秦國的。如果任其發展下去,秦國就危險了,所以應該立刻把他們趕出秦國。”

嬴政想到“客卿”呂不韋曾經的威脅,看到那麽多來自諸侯各國的人在秦國擔任要職,越想越覺得可疑和不安,於是便相信了宗室大臣的建議,發出“逐客令”,下令凡是非秦國本土出身,從秦以外諸侯各國來的人,無論有何才能,現任何職,作何事情,一律驅逐出境。

秦王下了逐客令,河南人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給秦王寫了一封信,勸秦王不要逐客,這就是有名的《諫逐客書》。他說:“我聽說群臣議論逐客,這是錯誤的。從前秦穆公求賢人,從西方的戎請來由餘,從東方的楚國請來百裏奚,從宋國迎來蹇叔,任用從晉國來的丕豹、公孫支。秦穆公任用了這五個人,兼並了二十國,稱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商鞅,實行新法,移風易俗,國家富強,打敗楚、魏,擴地千裏,秦國強大起來。秦惠王用張儀的計謀,拆散了六國的合縱抗秦,迫使各國服從秦國。秦昭王得到範雎,削弱貴戚力量,加強了王權,蠶食諸侯,秦成帝業。這四代王都是由於任用客卿,對秦國才做出了貢獻。客卿有什麽對不起秦國的呢?如果這四位君王也下令逐客,隻會使國家沒有富利之實,秦國也沒有強大之名。”李斯還說,秦王的珍珠、寶玉都不產於秦國,美女、好馬、財寶也都是來自東方各國。如果隻是秦國有的東西才要的話,那麽許多好東西也就沒有了。

經過這一次反複,秦國仍舊堅持招攬和重用外來客卿的傳統,這些外來的客卿在秦國統一中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