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知術之人為工匠也。不得施其技巧,故屋壞弓折;知治之人不得行其方術,故國亂而主危。

——《韓非子》

譯文

善造房子的工匠不能施展技巧,所以導致房壞弓折;懂得治理的人不能實施治國方略,所以國家混亂而君主岌岌可危。

法家智慧故事

韓非主張君主應該懂得用人之術,使他們的才能充分發揮,這才是讓國家興旺發達的關鍵。他用一個“虞慶造屋”的故事來隱喻這個道理。

虞慶是春秋時期有名的辯士,能言善道是出了名的,據說他能把黃河說得倒流,凋謝的花兒說得再盛開,如果他生活在現在的年代,估計會成為一名有大作為的律師。

虞慶靠著能言善辯,很快地受到當時的趙王的賞識,當了趙國的大官。升了官發了財,虞慶就想著把自己的舊房子推倒了新建一所新房子。於是,他找來一群能工巧匠來幫他做房子。

有一天,虞慶到新房子的工地去看新房子做得怎麽樣了,當他看到新房子的框架已經建起來了,但是虞慶嫌做得太高了,就跟工匠說:“屋頂做得太高了。”工匠跟虞慶說:“因為木頭還沒有幹透,容易彎曲,而灰漿是濕的,潮濕的灰漿是重的,用沒幹透的木頭來承擔重的灰漿,木頭就更容易彎曲了,房子會容易壞掉的。”虞慶說:“錯!椽子幹了就會伸直,而泥巴幹了就會變輕。如果椽子和泥確實是能夠變幹,一天一天泥土變輕木頭變幹,即使時間久了,房子也不會倒塌的,你就按我說的做,錯不了。”木匠聽了,雖然覺得好象不大妥當,但是也找不到可以反駁虞慶的話,隻好拿沒幹透的木頭做椽子,做好了房子。

房子是做好了,不久,沒幹透的木頭由於承受過重的泥巴而變彎,虞慶的新房子就這樣倒塌了。

韓非子認為,虞慶的言論,都能做到文辭動聽過人,但卻違背了實際情況。君主對這一類話喜愛而不加禁止,這就是事情敗壞的根源。不謀求治國強兵的實際功效,卻羨慕那種華麗動聽詭辯,這就是排斥有法術的人士,而去采納那種導致屋塌、弓折之類的胡說。所以君主處理國事時,總也不能通曉工匠造屋和張弓的道理。然而有術之士之所以被範睢、虞慶那樣的人物所困窘。是因為他們講起虛浮的話來,雖屬毫無用處,卻能取得勝利,幹起實際的事來,雖屬不可改變,卻會受到失敗。君主看重毫無用處的詭辯,看輕不可改變的言論,這也就是國家危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