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喜歡運用我們自己的感覺,這說明了一個事實:求知是人類的天性,就算是沒有什麽實際的用處,但是人們還是喜歡感覺,而在所有的感覺中,視覺是人們最為重視的。無論我們做什麽,不管是有所作為還是無所作為,和其他的感覺相比,我們都最喜歡看,因為視覺是所有感覺中,能讓我們知道事物,並區分事物之間區別的最多的來源。

其實動物生來也有官能上的感覺,隻不過有的可以產生一些記憶,而有的則不會產生,這樣看來,前者就比後者更加聰明,而且更適合學東西。有一些動物是不能聽到聲音的,它們是不能接受教誨的,雖然它們也比較聰明,例如蜜蜂及一些類似於蜜蜂的物種;能夠接受教誨的動物,除了能夠有記憶外,還要具備聽覺。

人類與這些憑借自己本能,感覺現象,產生記憶,但卻不去思考的動物的區別就是:人類可以對同一事物產生多次記憶,最後產生經驗,而這些經驗使人類得到知識與技術。就像浦羅說過的:“經驗造就技術,無經驗就憑機遇。”舉個例子來說,加裏亞得過某種病症,而這種病症對他有好處;蘇格拉底和很多其他的人,得了這種病之後也是這樣的情況。這樣的情況總結下來,就得到了這種病或者說這類事物的普遍判斷,這就是經驗;而在經驗的基礎上再加以分析,比如某一類型體質的人得了這種病都這樣,這就是技術。

經驗是個別知識,技術則是普遍知識,這麽看來,經驗似乎更適用於實際業務,在實際活動中,有經驗的人甚至比有理論而無經驗的人更成功。這是因為實際活動中的業務與生產往往都是和個別事物有關,如同醫生麵對的是各不相同的個體,而不是一樣的群體,如果僅僅是知道普遍的知識,對於這些個別事物卻不甚理解,那麽這樣的醫生也不是好醫生,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也並不一定適合普遍的理論。但是這些僅僅適用於一些領域而已,總的來看,還是技術要比經驗更重要,技術家也比經驗家更聰明(普遍的認識可以產生智慧,而個別的認識則不能)。因為技術是知識和理解的統一,而經驗不是,技術家可以知道這樣做的原因,為什麽要這樣做,而憑經驗的人則不知道,憑經驗的人隻是憑習慣來做動作而已,並不知道為什麽要這樣做。我們通常認為每一行中的大匠師要更受尊敬,大匠師比一般工匠懂得更多,也更聰明,他們知道自己做這些動作的原因,而一般的工匠隻是機械地重複工作,憑習慣做事情,並不知道做這些事情的原因和道理。他們可能做得不如一般工匠靈活,但是他們懂得道理,懂得理論,這也就是我們說大匠師要比一般工匠更聰明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懂得技術的人可以去教別人,告訴別人技術中存在的道理,憑經驗的人是做不到這些的,這也是人們有無理論的標誌。

技術、知識還有感官的區別,在倫理學中就已經講過了,這裏所要討論的,就是大家怎麽樣來闡述事物,還有闡述事物時所展現的智慧,就像上麵所說的,有經驗的人比靠感覺的人更有智慧,而技術家又比經驗家強,大匠師比匠師強,理論部門比生產部門強,這樣來看,有關某些原理和原因的知識就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