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持久的關係,要靠建設性的衝突才能發展下去。可是,在很多情況下,特別是在工作中,衝突卻被視為禁忌。即便出現了衝突,很多團隊也不想去解決,而是回避。其實麵對衝突,沒有必要變成一隻“驚弓之鳥”。因為團隊回避衝突,往往是為了避免傷和氣,後來反而助長了更危險的緊張關係。如果團隊成員不能對重要的想法公開辯論、提出異議,通常會轉變成私下的人身攻擊;而這比針對議題做激烈爭辯,更齷齪惡劣,傷害也更大。同樣諷刺的是,很多人避免衝突,是為了提高效率;然而,建設性的衝突,其實是節省時間的利器。認為團隊爭辯會浪費時間和精力的觀念,實乃大錯特錯;避免衝突的團隊,注定一再陷入相同的問題。

    害怕衝突的團隊的表現特征:

    會議枯燥乏味;

    漠視爭議性主題;

    無法了解團隊成員的全部意見和看法;

    浪費時間和精力,隻是在裝腔作勢地處理人際危機。

    那麽在麵對團隊內部衝突的時候,最應該做的兩件事情是什麽呢?

    (1) 清“地雷”

    如果要克服團隊回避衝突的傾向,團隊領導者有時必須擔任“掃地雷”的角色;負責挖出團隊中埋藏的歧見,並將這些攤在陽光下,讓大家清楚明白;同時有勇氣和信心提出敏感議題,並迫使團隊成員尋求解決之道。

    另外,團隊負責人必須在會議中保持高度客觀的立場,並且堅稱衝突最終將得以解決。有些團隊可能會在特定會議或討論中,指派某個團隊成員擔負這個責任。

    (2) 即時認可

    在發掘衝突的過程中,團隊成員需要訓練彼此,不規避建設性的辯論。一個簡單而有效的做法,是當衝突程度升高、參與者開始感到不自在時,團隊負責人可以適度介入,提醒大夥,這樣做是必要的。或許這聽來太過簡單,但是這的確能協助身陷其中的成員,麵對棘手但具建設性的衝突時,有效釋放互動中的緊張壓力,進而有信心繼續向前。等到討論或會議結束時,較為適當的做法是再次提醒參與者,剛才的衝突是為了團隊好,往後再有這類衝突,也無須回避。

    自我提升思考題

    如何處理好團隊當中暗流湧動的矛盾和衝突?

    什麽時候介入處理團隊衝突是最合適的?

    如何快速發現團隊當中的“地雷”?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