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力資源的角度來講,下屬是可以視為一種資源的。好主管的工作績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下屬資源。對下屬資源充分開發,才有可能創造更大的績效;下屬的能力越強,主管的績效也就越大。試想,一個好主管培養了一群像他一樣優秀的下屬,主管本人獲得的成功也就越大。

    在職場上主管和下屬之間的差距可能很小,下屬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時,有能力幫助主管完成一些工作。如果下屬暫時沒有這個能力,也不代表他不可能成為接近於領導的優秀人才。這個轉變的過程需要主管傾囊相授。

    當下屬們具備這樣的工作能力,主管可以放心地把工作交給下屬去完成。主管的工作變得輕鬆了,自然能夠騰出很多時間來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主管個人素質的提高反過來能夠激勵下屬努力工作,下屬在工作時,會變得更加有自信。這才是對企業發展有幫助的發展過程。

    大部分人是有感恩之心的,主管對下屬的培養是不會被忘記的。這樣的上下級關係必然是密切、團結、信任的關係。培養下屬是主管義不容辭的責任,下屬也會用同樣的心態來幫助其他人。

    主管的職責並不是對所有的事情都要詳細地了解具體怎麽做。如果主管經常把自己陷入工作中,是不太可能有新的發明和創造的,更不用說休息的時間了。長此以往,主管會因為工作積勞成疾,下屬的工作能力也不會有任何提高。這樣的工作團隊等於是主管一個人在忙碌,必然效率低下。主管一定意識到,在日常中要交給下屬一些工作方法和技巧,而不是為了死守技巧代替下屬解決工作上的問題。

    對於有些下屬來說,工作不僅是他們生存的手段,還是他們自我實現的途徑。如果主管培養下屬的積極性不高,就會導致一種更糟的情況:那些有才智、有上進心的下屬由於無法達到自身成長的目標,或者逐漸喪失了工作的熱情,或者選擇了轉投“明主”。這是一種人才流失,是團隊的損失。

    做一名好主管,就應該關心下屬能力的培養問題。隻有培養出能幹的下屬,主管在處理事情的時候才可以省心省力。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