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樂就是這樣一個來文必複的將軍,他閱過的文件在第二天一定要退回給作者。在文件的上麵留有他對他們的同意、否定、爭論或是讚揚的批語。戴高樂喜歡通過和下屬唱反調的溝通,與自己身邊的智囊進行運籌於帷幄中的較量,來加深和發展自己的思考,來肯定或否定自己的決斷,來和自己想象中的論敵或政敵進行爭鬥。

    能夠成為主管的人,頭腦不會差到哪裏,對事物也一定有著自己的認識。但是,這不足以使他成為一名好主管,因為好主管從不迷信自己的思想,總是在兼聽下屬的想法之後,來肯定或否定自己的決斷,做出更客觀的結論,所以質疑聲對他來說是寶貴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船長帶領船員一行10人,乘坐一艘小船,到某海島遊玩。回途中,船長提出暫不回航,到另一小島上去玩兒。其中有一船員提出:“那島周圍暗礁多,流急浪大,很危險,還是不去的好。”船長聽後很不滿意,厲聲說道:“不要說不吉利的話,掃大家的興,風平浪靜有什麽意思?同意去的站到左邊,不同意的站到右邊。”很多船員察言觀色,溜須拍馬,結果一個個都向左邊走去,當右邊隻剩下一個人時,小船由於重心偏移,翻了過來。

    下屬質疑主管的決定不是一件壞事。辦公室裏那些工作機械、對命令言聽計從的下屬,雖然很好指使,但是這樣的下屬所創造出的效益,比不上那些喜歡質疑主管的下屬。如果主管聽取了下屬的質疑,就等於避免了一項損失,而那些聽話的下屬,通常隻會服從,不會替主管站在大局上考慮問題。

    職場上擁有唯唯諾諾的下屬,並不一定就是好事。好主管看到下屬質疑自己,應該為自己高興,慶幸自己有一個敢於說不同意見的下屬。俗話說:“一千張羊皮,不如一張狐狸腋窩皮珍貴;千百人俯首順從,不如一人諍言爭辯對事有益。”

    身為一名主管,應該具有從諫如流的雅量,能夠聽取不同意見,並鼓勵下屬敢於講不同意見。如果主管沒有這份雅量,那麽下屬就算是看到主管的決策是錯誤的也會保留意見,主管等來的也將是一條死胡同。世人都羨慕唐太宗有魏征這樣的賢臣,但也正是唐太宗的氣度,才能夠使魏征這樣的人才留下。正所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主管能經常聽到不同的意見,於己於人都有好處,避免讓自己走進死胡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