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追上蘇格拉底,一改前麵的大聲質問,虔誠地說:“大師,請恕我愚昧,我還沒明白您剛才的深意,還請指點一二。”這時蘇格拉底微微一笑,心道:孺子可教。於是開口說道:“年輕人,如果你想向我學習的話,就必須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剛才強烈的求生欲望一樣。”

    改變自己,重塑自我,你有什麽樣的欲望呢?是否有求生般的欲望?心理學中有一個“期望強度”的概念,說的就是一個人在實現自己期望達成的目標過程中,麵對各種挫折與挑戰所能承受的心理限度,或說其欲望的牢固程度。就像蘇格拉底對年輕人的啟示一樣,改變自己、重塑自我的欲望,也應該要有求生般的強度。因為一個人的期望強度若太脆弱,他就將無法麵對殘酷現實或自身缺點的挑戰而半途而廢。隻有那些一定要成功的人,他們擁有足夠牢固的期望強度,建立起堅定、自信的第六感,最後方能排除萬難,堅持到底,直到成功。成功學界流行一個著名的觀點:成功來源於你是“想要”還是“一定要”。如果僅僅是“想要”,可能我們什麽都得不到;如果是“一定要”,那就一定有方法可以得到。

    有了足夠強烈的欲望,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積極地付諸行動。第六感的一大作用就是直觀地指導人的行為、行動,沒有行動,感覺再好也無實際意義。

    在實踐的過程中,最常遇到的就是挫折。如何對待挫折,就好比如何在賽車道上拐彎,這是體現出人與人之間差距的地方。挫折降臨時,能保持良好的心態越過挫折,你獲得的就是一次質的進步。

    成功不會是偶然的。一個真正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必當誌存高遠,決不可以以一時一事的挫折為念。麵對挫折,不能消極退縮,而是要跨過它、粉碎它,將其踏在足下,作為自己攀登的基石,墊高自己的腳跟。古人正所謂:“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這裏的“堅韌不拔之誌”,就是最好的第六感,它助你屢敗屢戰,不達成功絕不罷休。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