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有些人總是從好的一麵來解釋別人,因為他本人就是一副菩薩心腸,或者說,是性善論的支持者。與之相對的則是持有性惡論觀點的人,認為人都是自私的,這些人則總是從惡意來判斷他人的行為,即使是好事,他也會認為這是“別有用心”。此乃天性和後天的經曆影響了自身的第六感判斷,他的精神狀態在遇到需要辨別事物好壞的時候,會自動重複相應的第六感,導致這種猜疑心越來越重,如果不加以控製,很容易發展為嚴重的心理疾病。

    這種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點附加給對方的現象,即“投射傾向”。人際知覺的投射傾向表明,人對他人的知覺包含著自己的東西,人在反映別人的時候常常也在反映著自己,而這種反映又往往是不自覺的。其實這就是開篇的時候筆者提到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和解讀,所以同樣的事情在不同的人看來會有完全不同的觀感。如果你對自己的“投射傾向”不加注意,沒有清醒地、理智地經常進行自我反思,沒有鍛煉出真誠直接的、不帶有偏見的第六感折射,就很可能製造出暈輪效應,出現各種偏見,從而影響自己的生活和與其他人之間的關係。

    除了防止被投射傾向所誤導,還要注意“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其實就是所謂“類化作用”,我們的心理會按照預想的類型將人分為不同種類,然後貼上標簽,按圖索驥。比如,提起教師便想到“文質彬彬”,一說演藝圈,就覺得演員導演之間非得有點兒說不清道不明的潛規則,而且總把商人和“唯利是圖”掛起鉤來,等等。這些就是我們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形成,往往始於對某一類人普遍特征的歸類,這是一種簡單的認識,雖然有利於對某一群人做概括的了解,但也很容易產生偏差。因為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不同的,各如其麵,而刻板印象所根據的卻並非認識對象本人的事實,有時刻板印象還是由於偏見的合理化而來。因此,刻板印象與暈輪效應可以說是有不解之緣的,是導致失真的一個誤區。我們要對他人產生確切、深刻的認識,千萬別忘了人的豐富多樣性,並不斷地修正頭腦中由於刻板印象所造成的假象。

    不僅如此,刻板印象還可以和上文提到的投射傾向產生互動,產生更大的暈輪效應,這種以自己的主觀感受出發所打的標簽,無疑是造成暈輪效應和其他各種不公平的一大原因。

    再一個就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以貌取人”。這個其實非常有意思,而且生活中比比皆是。最簡單的就是國內導演們在拍電影和連續劇時候的角色人物設計,基本上是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就連推理能力不強的鄰居大媽都能說出一句“就×××那賊眉鼠眼的樣子,後麵幾集肯定變成漢奸”。似乎壞人就應該有著壞人的樣子,而好人基本上要不就帶著一股憨厚勁,要不然就是一臉正氣、眉頭緊鎖,這其實就是最為常見的以貌取人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