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對孩子身體運動的重要性不夠了解,所以才會時刻阻撓孩子進行自由活動,最終導致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出現失調。不僅是普通的家長,就連科學家和教育學家們對運動的認識也是模棱兩可,他們都沒有發現運動對人的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

    如果我們說“活力”是特屬於動物的詞匯,隻有動物才能活動,如果我們用是否能夠自由活動來區分動物和植物,那麽我們為什麽要對孩子的活動進行製止呢?成年人輕率地用“植物”或“花朵”形容孩子,並認為孩子應該時刻保持安靜。還有些人用“天使”形容孩子,這說明在他們的心目中,能夠自由活動的孩子不存在於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上。

    這些想法揭示出在人們心中有一種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盲目性。心理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們的潛意識中存在著“心理盲點”,而我們所說的這種盲目性要比弗洛伊德說的“心理盲點”更可怕。科學雖然能探索到潛意識的存在,並對其展開研究,但是卻不能揭示它,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這種盲目的程度有多麽深。

    所有人都對“器官能夠對智力發展產生重要影響”這一說法表示認同。心靈通過聽和看獲得感知,被稱為是“智力感覺”。由此可見,既失明又失聰的人在智力成熟的道路上會走得非常艱難。失明和失聰會造成人的智力相對低下,但卻不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一個既失明又失聰的人同樣能夠健康地成長起來,隻不過他的智力要比能聽能看的人低一些。但是,如果認為故意不讓孩子看、不讓孩子聽仍然能夠讓孩子獲得高水平的文化知識和社會道德,那真是太荒謬了。

    盡管如此,但是想要讓人們接受身體活動對人類的道德發展以及智力發展起著重要作用這一事實,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我們強迫一個正在發育的孩子停止使用他的運動器官,那麽這個孩子就沒有辦法得到充分的、正常的發展。相比於那些失去了視力或聽覺的人,這個孩子的智力會發展得更緩慢、更艱難。

    盲人和聾人失去了與外界環境溝通的手段,但是他們的其他器官會在發展過程中對外界產生敏銳的感覺,這樣就可以彌補一些感官上的缺失。然而一個“失去肉體自由”的人則不同,他所承受的痛苦要遠遠超出盲人和聾人所承受的。所以從另一方麵來看,沒有任何一樣東西可以代替人的身體運動,即使是人的個性的形成都與身體活動脫不了關係。如果一個人對這一點產生不了認識,那麽他就會離生活越來越遠,並不斷地傷害自己,就好像亞當和夏娃不得不在被天國驅逐出境後,滿懷恥辱和悲哀地到另一個世界受苦一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