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以上述事例為前提來思考一下兩種語言機製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根據語言發展機製的規律,3~4歲的孩子早已開始說話了,但是他們會發覺自己在這一時期內正在對口頭語言機製進行完善,並正在努力從感知覺的殘餘中獲取語言內容。

    也許孩子還不能完全聽清楚自己說出的單詞的所有組成部分,如果他們真的能夠聽清楚單詞的全部組成,那麽他們一定在發音方麵存在很大的問題,這個問題會使他們出現聽力感知覺方麵的錯誤。我們應該在孩子還處在最容易建立運動神經適應的時間時,讓孩子口頭語言的運動神經通道得到鍛煉,並幫助孩子建立起一種既準確又對完善口語起著必要作用的運動機製。如果我們讓孩子的錯誤機製得到了強化,那麽這種缺陷將會伴隨孩子一生。

    出於上述目的,我們有必要對語言進行分析。如果我們希望孩子的語言得到完善,我們應該先讓他們學習作文,然後教他們語法;如果我們希望讓他們的語言形式得到完善,我們就應該先教他們按照語法規則進行寫作,然後對寫作形式進行分析。同樣,如果我們希望孩子的話語能力得到完善,我們應該選擇確實存在的話語,然後對這些話語進行適當地分析。孩子一旦完成了話語的發展,他們就得到了固定的言語機製。所以,我們應該抱著完善語言的態度對孩子說的話進行分析。

    我們現在隻能對記錄了話語的書麵語言進行分析,而不能直接對口頭語言進行語法和修辭的分析。同樣,我們在對言語進行分析時也要先把言語具體化,然後才能夠進行分析。所以,我們需要書寫語言或通過圖形符號呈現出的語言。

    書寫教學法的第三階段是研究言語的構成,包含著對詞的分析,不但要把單詞分解成代表單詞翻譯的符號,還要詳細分析每一個構成發音。孩子不但需要聽到整個單詞的含義,還要能夠把單詞分為發音和音節。

    也許我們無法在口頭語言的發展當中感知到構成單詞的發音。我們在進行發音教學時會讓孩子觀察並觸摸一個砂紙字母,然後讓孩子清晰地說出這個字母的名字。我們對圖形符號和相應的發音進行的教學包括讓孩子對聽到的清晰明確的發音產生感知,另外,我們還要讓他們明白這種感知與中樞運動神經感知和中樞視神經對書寫符號的感知之間的關係。

    分析言語時三種感覺之間的關係可以用三角形VC,MC,So代表。當我們把字母呈現給孩子,孩子一邊聽到字母的讀音,一邊看並觸摸字母時,向心通道,So;H,MC,So和V,VC,So就會起作用。當孩子讀字母時,無論是單獨的字母,還是伴有元音的字母,外部刺激都是通過V,V,T和V,,T通道起作用的。

    這些通道之間一旦通過視覺刺激建立起聯係,就能激發起相應的口頭語言動作。我們還可以對口頭語言動作的缺陷一一進行研究。我們隻要對孩子同時保持引起言語的圖形符號的視覺刺激和發出相應聲音的聽覺刺激,孩子的言語就能得到完善。內在條件讓這種言語和聽到的話語相連接,也就是說,在視覺刺激引起的發聲過程和語言器官相對應的重複運動中,練習當中引入的聽覺刺激能夠促進組成口語的發音的完善。

    之後,孩子需要在進行聽寫的時候把言語的發音轉化成符號,然後把聽到的言語按發聲進行分析,最後通過相應的肌肉感覺建立起來的通道把言語轉化成運動過程。

    缺乏教育會引起語言缺陷

    生理原因,如畸形或神經係統的病理性改變會令人出現語言的缺陷和不完善,功能性缺陷也會造成語言的缺陷和不完善。這種功能性缺陷是由語言形成時期錯誤的單詞發音所引起的。孩子會在聽到發音不完善的單詞或是言語時學到這種錯誤。方言口音就是其中之一。此外,還有很多壞習慣會導致孩子保留下兒童期口頭語言的自然缺陷,或刺激孩子對周圍人群中的語言缺陷進行模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