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期也是缺陷最容易產生的時期,如果一個人在這一時期形成了方言或養成了不良習慣,那麽等他長大成人後,他就再也無法改正這些缺陷了。

    隨後發展的是高級語言,即邏輯思維語言。智力的發展需要利用語言,所以這種語言的根源存在於智力的發展中,而不存在於語言的機製中。口語的發展是通過不斷練習自身機製,並通過感覺不斷對其進行豐富而得到的。同樣,邏輯語言的發展是通過語法和智力文明來不斷對自身進行豐富的。在低等級語言之上有高級的邏輯語言的存在。在邏輯語言中產生了話語的運動衝動,這種衝動是作為一種口頭語言建立起來的,目的是表達人們的思想。這種語言可以在智力活動中不斷進行豐富,並在語法研究中不斷得到完善。

    截止到目前,人們由於成見普遍相信書麵語言隻能進入到邏輯語言的發展中,並把它當成一種獲得文化、進行語法分析和構建語言的方式。因為“口頭語是多變的”,所以我們必須承認,智力文化想要得到進步,就必須依靠一種穩定、客觀並能夠進行分析的語言的幫助,比如說書麵語言的幫助。

    我們承認,書麵語言是一種珍貴的、必不可少的智力教育工具,它們能夠幫助人們鞏固概念。我們可以把它們轉換成固定的單詞寫進書裏,然後分析它們語言的語法結構。可是,為什麽我們卻認為它們不能在一些低級的工作中發揮作用呢?為什麽我們認為,它們既不能幫助我們強化代表感知覺的詞,也不能讓我們分析它們的發音呢?

    在這種教育學偏見的影響下,我們總是把書麵語言的概念和我們讓它發揮作用這樣一種功能聯係在一起。在我們看來,我們不應該向還處於簡單感知和好動年齡階段的孩子教授這樣一種語言,如果我們真的這樣做了,那麽我們就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生理學和教育學錯誤。

    為什麽我們不能消除這種偏見,仔細考慮一下書麵語言本身,然後重構它的心理-生理學機製呢?書麵語言的機製要比口語的機製簡單許多,如果我們進行這方麵的教育,那麽我們的目標就一定更容易實現。

    書寫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它簡單得讓人吃驚。現在讓我們考慮一下聽寫,我們已經能夠完美地平衡口頭語言和書寫之間的關係,因為運動神經行為和聽覺必須是相對應的。我們可以肯定地說,聽覺和口語之間並不存在一種神秘的聯係。但是書寫的動作卻比說話的必要動作簡單得多,因為執行書寫動作的肌肉都是外部大肌肉,我們可以通過直接活動這些大肌肉來加強這種運動通道的熟練程度,並建立起一種心理-肌肉機製。我們正是這樣做的。這些活動可以被視為書寫動作的準備工作,有了這些準備工作,書寫的心理-運動衝動就能夠準確尋找到已經建立起來的通道,並爆炸性地產生書寫動作。

    然而真正的困難在於對符號進行解釋。我們必須記住孩子所處的階段是感知年齡的階段,這一階段裏,感覺、記憶和原始聯係都在進行自然發展。另外,我們的孩子已經接受過各種感覺的訓練,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了解了概念的方法構建和感知圖形符號的頭腦聯係。感知概念為語言的發展提供了材料,比如,能夠認識並叫出三角形名稱的孩子同樣能夠認識字母S並發出相應的讀音。這種情況在生活中都是顯而易見的。

    我們暫且不談論早熟教育,還要消除偏見。經驗告訴我們,孩子可以很輕鬆地取得進步,並因為能夠認識代表的圖形符號而感到快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