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庫斯莫爾曾給出過一個關於口頭語言機製的圖示,我們需要首先在這個圖示中區分出代表語言的純粹機製的大腦反射弧。大腦反射弧建立於口頭語言形成的第一階段。在這個圖示中,E代表的是耳朵,T代表的是語言器官,A代表的是語言的聽覺中樞,M代表的是運動中樞。EA和MT代表的是兩條外圍通道,EA代表的是向心性的外圍通道,而MT代表的是離心性的外圍通道。連接EA和MT的是AM通道,它代表的是建立起聯係的內部中樞通道。

    中樞A存貯著單詞的聽覺圖像,它還可以被細分為聲音(So)、音節(Sy)和單詞(W)三部分。

    聲音和音節中樞可以部分形成,因為人們在進行語言的病理學研究時發現,一些患有失語症的人也能發出聲音,或發出某些聲音和音節。

    小孩子在剛剛學習語言時隻會對一些簡單的聲音敏感,媽媽們可以用這些簡單的聲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s這個音對孩子的吸引力最佳。漸漸地,孩子開始對音節產生敏感,這時媽媽們就可以用一些如“ba,ba,punf,tuf ”的音節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最後,媽媽們可以用一些簡單的單詞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在運動神經中樞裏麵,也有一個進程在不斷地重複著。孩子在剛開始練習發音時隻能發出一些簡單的音節,比如bl,gl,ch,但是這足以讓媽媽們感到高興了。接下來,孩子會練習發一些單獨的音節,比如ga,ba。最後,孩子才能發出單詞的讀音,一般情況下他們發的是下唇音mama。

    我們認為,當孩子能夠說出表明概念的詞匯時,他們的口頭語言能力就開始發展了。比如,孩子會在看見並認出媽媽的時候說“媽媽”,會在看見一條狗的時候說“狗”,或是在想要吃東西的時候說“爸爸”。所以,語言和感知之間一旦產生聯係,語言就開始發展了。而此時,語言本身仍然隻是心理-運動神經機製,並且這種心理還停留在非常初級的階段。

    也就是說,在反射弧上,語言的構成機製還沒有產生意識。當孩子能夠認識單詞,也就是能夠對單詞產生感知並把單詞和相對應的物體聯係在一起時,他們的語言就開始發展了。

    語言以這一層次為基礎,不斷地得到完善,聽覺也在更好地對單詞的構成和發音產生感知。心理-運動神經通道也對語言的敏感度增加了。

    口頭語言的第一階段就是這樣的。它有屬於自己的開始和發展,並能引導語言本身的原始機製日趨完善,被我們稱為口語的東西就是在這一階段建立起來的,隨著時間的推進,它逐漸發展成為成年人自由表達自己思想的工具。口語一旦建立起來,就很難被完善和糾正。所以,高等級的文化中有時會出現一種口語的不完善,這種不完善會阻礙個人表達自己的思想。

    2~7歲之間是感知覺階段,在這一階段當中,孩子的口頭語言開始發展,注意力開始自覺向外部世界轉移。處在這一階段的孩子擁有非常強的記憶力,也非常好動。孩子的心理—運動神經通道會在這一階段中變得越來越完善,同時他們會開始建立肌肉機製。聽覺通道和口語的運動神經通道在這一階段連接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聽力感知對口語的並發運動產生了直接的刺激,口語在聽力感知的刺激下本能地開始發展,就像剛剛從遺傳的沉睡中醒來一般。眾所周知,隻有處在這一年齡段的人才能獲得所有的語言調節,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即使做再多的努力才都無濟於事。另外,由於母語是在兒童期建立起來的,所以人們隻有在說母語的時候才能發音準確。如果一個成年人想要學一門外語,無論他多麽努力,他在講這門外語時都免不了帶有不完善的口音。隻有7歲以下的孩子才能同時學會多門語言,完全接受外語的腔調和發音方式,並把它們重現出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