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境中應用視覺練習

    名稱:

    教育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教會孩子識別名稱。對名稱的學習可以幫助孩子懂得如何準確使用學校中不常聽到的語言。比如,許多孩子會混淆“厚”和“大”,“長”和“高”的概念,而我們可以通過使用我們的教學方法和教具讓孩子對這些詞有一個清晰而準確的概念,並讓他們擁有把名稱和概念聯係在一起的能力。

    下麵我會對一些教具的使用方法進行詳細介紹。首先我要介紹的是用於教孩子區分尺寸的教具的使用方法。

    教具的使用方法

    尺寸教具:

    當孩子已經用三套立體嵌入物進行過長時間的練習,並能夠順利完成這項任務後,老師就應該把所有等高的圓柱體挑出來並擺在桌子上,先指著一端的圓柱體告訴孩子們“這個是最粗的”,然後指著另一端的圓柱體告訴孩子們“這個是最細的”。老師可以把這兩個圓柱體並列放在一起,讓孩子看到它們之間的明顯差異,然後把這兩個圓柱提起來,並讓孩子們看這兩個圓柱體底麵的差異。為了證明這兩個圓柱體的高度相同,老師可以再把圓柱體並列放在桌子上,一邊對孩子說“粗”和“細”,一邊指著相應的圓柱體,同時讓孩子跟著自己說。

    做完這些後,老師可以讓孩子接受一個測試,即讓孩子遞給自己需要的圓柱體。老師可以對孩子說:“請把最粗的給我”或“請把最細的給我”,然後讓孩子照著做。最後,老師應該用“這個是什麽樣的”向孩子提問,並讓孩子說出自己所指的圓柱的特征。等到孩子能夠分辨這兩種尺寸後,老師就可以把最兩端的圓柱體拿走,讓孩子在剩下的圓柱體裏挑出最粗的和最細的圓柱體。等到所有的圓柱體都被使用過了,老師就可以把所有的圓柱體混到一起,然後從中拿出一個圓柱體,並對孩子說:“請給我比這個粗一號的圓柱體。”或“請給我比這個細一號的圓柱體。”

    在使用第二套立體嵌入物,即粗細相同,隻有高度不同的圓柱體時,老師可以使用和第一套立體嵌入物相同的方式。老師可以把所有粗細相同的圓柱體按順序豎立在桌麵上,並指著兩端的圓柱體告訴孩子“這是最高的”,“這是最矮的”。然後,老師可以把這些圓柱體放平,讓孩子看到它們的底麵積是一樣大的。之後,老師可以用之前的方法,依次拿走排列在兩端的最高的和最矮的圓柱體,然後讓孩子繼續選擇,直到所有圓柱體都被使用過。

    在使用第三套立體嵌入物,即粗細和高低都不同的圓柱體時,老師可以按順序把這些圓柱體排列起來,並指著第一個圓柱體告訴孩子“這個是最大的”,然後指著最後一個圓柱體告訴孩子“這個是最小的”。老師可以把這兩個圓柱體放平給孩子看,並告訴他們這兩個圓柱體的高度和底麵積都不一樣。之後的步驟就可以參照之前的練習進行。

    老師也可以利用棱柱係列、木棒係列和正方體係列對孩子進行類似的教學。棱柱之間的粗細不同,高度相同;木棒之間的高度不同,但粗細相同;正方體則是高度和粗細都不同。

    當我們對孩子進行人體測量時,孩子們很容易就聯想到了曾經學過的知識,他們會自動把自己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並告訴對方:“我比你高,比你細。”這種比較還可以發生在生活中,比如孩子把洗幹淨的小手伸給老師看,以證明自己洗得很幹淨,這時老師也可以伸出自己的手,證明自己的手也很幹淨。孩子們覺得比較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也覺得測量身體是件有趣的事,他們會並排站好,然後看著彼此並比較誰高一些,誰矮一些。他們也會站在成年人的身邊,用好奇的表情觀察自己和成年人在身高上的差別。

    形狀教具:

    接下來,我要介紹的是用於教孩子識別形狀的教具的使用方法。

    當孩子已經能證明自己有能力正確區分平麵幾何嵌入物的形狀後。老師就可以教孩子認識這些形狀。一開始,老師可以教孩子識別一些對比強烈的形狀,如正方形和圓形。在教孩子識別形狀時,老師可以遵循塞昆的三個階段進行。老師隻能教孩子識別一些常見的幾何圖形,如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等,而不能把所有幾何圖形的名稱都教給孩子。我們應該讓孩子注意,有些長方形看起來很長,有些長方形看起來很扁,有些長方形看起來很寬,有些長方形看起來很窄,而正方形的4邊都是一樣長的,所以正方形隻有大小之分。老師可以通過使用教具向孩子清晰地呈現出這些現象。比如說,正方形嵌板在旋轉90度後仍然能夠放到嵌孔裏,而長方形嵌板旋轉90度後卻放不進嵌孔裏。我們在一個框架裏安了一個正方形嵌孔和一係列長方形嵌孔,這些長方形長邊的長度都等於正方形邊長的長度,而寬邊的長度則依次減少,我們讓孩子把每一塊嵌板放到相應的嵌孔裏,孩子們很喜歡做這樣的練習。

    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說明卵形、橢圓形和圓形之間的差別。如果我們手中拿的是一塊圓形的嵌板,那麽無論我們怎麽旋轉,它都能夠正好放進相應的嵌孔裏;如果我們拿的是一塊橢圓形的嵌板,那麽我們就不能在隨意旋轉後把它放進去,除非我們是按照嵌孔上的形狀旋轉了半圈或一圈;如果我們是手中拿的是卵形的嵌板,那麽我們就絕對不可能在旋轉後把它放進去,哪怕是旋轉半圈也不行,在放的時候,我們必要讓嵌板上大的一端對著嵌孔上大的一端,而小的一端對著嵌孔上小的一端。

    一塊圓形嵌板無論大小,都不會因為改變了方向而放不到嵌孔中去。不過,我們並不會過早向孩子們指明卵形、橢圓形和圓形之間的差別。直到教育的後期,我們才會隻針對那些對形狀特別有興趣的孩子進行講解。因為這些孩子非常喜歡做這項練習,並會不時向我們詢問它們有哪些區別。事實上,我最希望看到的是,這些孩子能夠在上了小學之後自發地識別出這些形狀之間的不同之處。

    在很多人看來,我們這種教孩子認識幾何形狀的過程就是在教孩子幾何學,他們認為讓還在幼兒園裏的孩子學習這樣的內容太早了。還有一些人認為,如果我們想讓孩子認識幾何形狀,那麽采用立體教具一定會比采用平麵教具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聽到這些偏見性的言論,我認為我有必要說幾句。觀察幾何形狀和分析幾何形狀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分析幾何形狀才是人們常說的幾何學的開端。如果我們采用福祿貝爾提倡的直觀教學法,讓孩子們認識什麽是邊和角,並對此做出詳細解釋,如一個正方形有4條邊,我們可以用4根長度相等的木棒擺出一個正方形,那麽我們對孩子進行的才是幾何分析的教學。我明白讓幼兒園的孩子學習這些東西還為時過早,但是僅僅讓孩子們觀察這些形狀卻並不過分。孩子很可能坐在長方形的桌子邊上吃飯,並用圓形的盤子盛飯和菜,我們當然不會認為孩子還太小而不能讓他們對飯桌和盤子進行觀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