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孩子每天都要和其他孩子在花園裏玩耍,他可以在花園中看到許多樹幹。當他接受過感覺訓練後,他就會自發地對周圍的顏色產生注意,並能夠在某一個愉快的時刻意識到,樹幹的顏色並不是紅色,就像那個孩子會在奔跑的時候突然意識到天空的顏色是藍色一樣。其實,老師應該多給這個孩子一些給樹幹塗色的機會。有一天,這個孩子開始用褐色的彩筆給樹幹塗色,並用綠色的彩筆給樹枝和樹葉塗色。後來,他終於意識到樹幹和樹枝是同樣的顏色,於是他開始用褐色的彩筆給樹幹和樹枝塗色,而隻用綠色的彩筆給樹葉塗色。我們用這樣的方式測試出了一個孩子智力上的進步。

    想要培養出一位觀察者,我們需要做的並不是對那個人說一句“你去觀察吧”就可以了,而是要為這個人提供觀察的能力和方法。想要獲得方法,就要進行足夠的感覺練習。一旦感覺接受過良好的訓練,孩子就能夠更加密切地對外界進行觀察。外部世界千奇百怪,孩子一旦被它吸引,就會繼續進行心理感覺訓練。所以說,良好的訓練活動為孩子提供了自我教育的保證。

    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即在對孩子進行感覺訓練時挑選出一些特定的實物的概念,然後讓這些實物之中的部分或全部相互產生聯係,那麽這項訓練就受到了限製。孩子在接受這樣的訓練時隻能夠對這一限製內的實物產生概念,所以我們無法看到期望看到的結果。

    比如說一位老師在用舊的教學方法教孩子識別顏色,即向孩子們傳授有關某些顏色的概念,可是由於他沒有讓孩子進行色覺的練習,所以孩子隻會對這些顏色有一個籠統的認識,而不會把它們深深地記在腦子裏。過不了多久,孩子就會忘記和這些顏色有關的知識。當老師拿了許多五顏六色的東西問孩子“這是什麽顏色”的時候,孩子們很可能仍然老老實實地坐在那裏,看著老師手中的東西努力思考。

    如果孩子是一塊鍾表,那麽傳統的教學法就好比不讓鍾表裏的發條轉動,而用手撥動鍾表的指針一樣。我們隻要輕輕地推動指針,指針就會繞著轉軸一圈一圈地轉動。新的教學方法則不同,它就像給鍾表上發條一樣,隻要擰足了勁,鍾表的指針就會在發條的帶動下自動行走起來。這種運動和發條並沒有直接關係,它是由鍾表的機製決定的。所以我們說,孩子自覺的心理發展和老師的工作沒有直接聯係,而是和孩子自身的心理潛力密切相關。

    在我們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孩子在接受感覺訓練的過程中產生了自覺的心智性行為,這種行為在觀察性智力的發展中得到了保持。這就如同獵狗並不能從主人那裏得到能力,而隻能依靠自己特別敏銳的感覺獲得能力一樣。在接受捕獵訓練時,獵狗在追逐中體會到了快樂和激情,它的能力也在適宜的環境中得到了激發。

    鋼琴家也是如此。鋼琴家在進行樂感訓練和手指靈活度的訓練時,漸漸產生了想要彈出新的旋律,並把這些旋律彈得更和諧、更流暢的願望。物理學家了解和諧的全部定律,因為這些定律都是他所研究的內容。可是每一門學科都有明確的界限,受到這一界限的限製,即使這位物理學家的修養再深,他也不能根據這些定律彈出流暢的曲子,哪怕隻是一支簡單的曲子。

    我們的教育以幫助孩子自覺地發展心靈、精神和身體的個性為目的,而不以把他們培養成為一般意義上的有修養的人為目的。所以,我們為孩子提供了適於他們感覺發展的教具後就會開始等待,直到他們形成自發的觀察活動。我們說教育者需要懂得教育的藝術,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知道用什麽樣的方式對待什麽樣的孩子,並在調節和幫助孩子個性發展的方麵做出貢獻。

    不同的孩子之間具有不同的差異,教育者必須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不同的孩子。有的孩子喜歡自己克服困難,不喜歡老師幹預他們的行為;有的孩子則會在遇到困難時主動向老師求助。所以,老師必須掌握好幹預的限度,這是教學行為的準則。

    蒙眼遊戲

    為了遵循這一原則,我們為孩子準備了很多教具,並為孩子們設計了一些遊戲。蒙眼摸物遊戲是用來對孩子進行感覺訓練的遊戲,這一遊戲可以分為對物體材料的區分、對物體重量的區分以及對物體尺寸和形狀的區分3個方麵。

    物體:

    首先是對物體材料的區分。我們在一個漂亮的小抽屜裏放了許多不同質地的長方形布料,包括天鵝絨、絲綢、緞子、棉布、亞麻布等。我們先讓孩子們觸摸每一種材料,並告訴他們這些材料正確的名稱和代表它們特點的形容詞,如粗糙的、光滑的、柔軟的等。等孩子們都認識了這些材料,並能夠說出它們的特點後,我們會蒙住一個孩子的眼睛,讓他坐在桌子邊,然後把這些材料分別遞到他手裏。被蒙住眼睛的孩子會小心地觸摸並揉捏手中的材料,然後告訴坐在周圍的孩子們“這個是天鵝絨”、“這個是亞麻布”、“這個是粗布”等。大多數孩子都對這個遊戲很感興趣。當我們把一些不相幹的東西如紙或麵紗遞給這個孩子時,全班的孩子都會焦急地等待這個孩子說出正確的結果。

    重量:

    其次是對物體重量的區分。我們讓一個孩子坐在桌子旁觀察訓練重量用的小木板,並讓他留意一下這些木板的重量:顏色較淺的木板較輕,顏色較深的木板較重。我會蒙住參與遊戲的孩子的眼睛,然後讓他把較重的木板放到右邊,並把較輕的木板放到左邊。這個孩子需要同時拿起兩塊木板,比較它們的重量,然後按照遊戲規則把它們放到正確的位置上。有時他會拿到兩塊顏色相同的木板,有時他會拿起兩塊顏色不同的木板,但他卻把兩塊木板放到了相反的位置上。孩子們在做這種遊戲時都非常激動,他們會在聽到我說開始後迫不及待地拿起兩塊木板,放在手中掂量。如果被蒙住眼睛的孩子雙手拿的都是較重的木板,並最終把它們都放到了右邊,其他觀看的孩子才會從緊張的狀態中放鬆下來,並長長地呼出一口氣。

    尺寸和形狀:

    在區分物體尺寸和形狀的遊戲中,我們采用了和前麵相似的遊戲方式。我們為孩子提供了福祿貝爾所用的硬幣、正方體和長方體,還為他們準備了一些曬幹的蠶豆種子、豌豆種子等。但是這個遊戲存在一些不足,因為它不能夠有效地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不過這個遊戲同樣能夠對孩子有幫助,因為它可以訓練孩子把各種實物和實物所具有的特點聯係在一起,同時也能加深孩子對實物名稱的印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