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我們仔細想一下,我們就會發現生活中存在很多感覺遲鈍的人。那些給食品摻假的行為就是由於感覺遲鈍造成的,那些造假的工業也是建立在大眾缺乏感覺訓練的基礎上的。正因為受害者太無知,這個世界上才出現了許多假冒偽劣產品。我們發現,很多消費者對大公司或商品上的標簽過於信賴,他們完全不懂得如何憑借自己的感覺分辨一件商品是好還是壞。在很多情況下,人們由於缺乏建立在感覺教育基礎上的實踐經驗而讓智力變得無用。

    人們都知道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準確判斷不同的刺激非常重要,可是我們卻很難對成年人進行這方麵的教育,可以說,對成年人進行感覺訓練要比訓練一個人成為鋼琴家還要難。如果我們希望在訓練中完善感覺教育,那麽我們就必須從感覺剛剛形成的時候開始進行感覺教育。開展感覺訓練的最佳時期是嬰兒期,並且這種訓練應該貫穿於整個教育階段之中。我們應該把讓個體能夠適應社會生活作為這一教育階段的目標。

    美學和道德教育是進行感覺訓練時必不可少的兩個因素。當我們的感覺得到深化,且辨別刺激之間差異的能力得到了發展時,我們的敏感性就得到了鍛煉,並能從中感受到更多的快樂。

    美不是在對比之中產生的,而是在和諧中產生的。和諧是一種精煉,所以我們必須先擁有一種感覺上的完美,才能夠感受到和諧。一個感覺粗鈍的人是不可能感覺到美和和諧的,因為他的世界中充滿了狹隘和貧瘠。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無窮無盡的美,然而那些感覺粗鈍的人卻對這些美麗視而不見,他們隻對簡陋和花哨的東西感興趣。

    現在的人們沉浸於對巨大的快樂感的享受之中,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產生了一些不良習慣。過於強烈的刺激不但不會讓感覺變得靈敏,反而會讓感覺變得遲鈍。於是,人們對刺激的要求越來越強烈,也越來越忽略了正常強度的刺激。

    感覺器官在接受到外部刺激時會產生一種信號,這種信號會沿著神經通路向神經中樞傳遞,然後在神經中樞產生相應的神經反應。這種反應經由發散神經通路傳遞到運動器官,於是運動器官就會產生運動。人類通過外圍神經感覺係統對來自環境的各類刺激進行收集,並通過這種方式和周圍的環境取得直接聯係。所以,我們就會出現手工、書寫、講話等具有社會性行為的人類活動,這些動作都是用來展現與神經中樞係統有關的精神性發展的。

    教育應該能夠對兩個外圍部分和一個中樞部分進行指引,並促使它們更好地發展。這一過程在中樞神經部分已經被大大減弱了,所以我們在進行教育時,應該像重視運動神經練習一樣重視感覺練習。

    如果我們不這樣做,那麽我們就會越來越遠離我們周圍的環境。的確,我們在考慮智力性文化的時候會相信,我們已經擁有了世上最完善的教育。可是我們隻創造出了這樣一種思想,卻沒有把它變為現實。我們離現實世界越來越遠。另一方麵,如果我們隻希望通過運動神經的練習為實際的生活做準備,那麽我們就會忘記,讓人類和外部世界進行直接溝通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任何一種職業都要求人類對周圍的環境進行利用,所以所有技術學校都必須回到教育的起點,對學生進行感覺教育。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