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學者把自己的觀點寫成了書,可是他們卻很難真正實現自己著作中的目標。雖然他們能夠理解自己所寫的內容,可是他們卻沒有辦法在現實中執行這些內容。為什麽會這樣?因為他們遺漏了感覺,這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我隻要舉一個例子大家就會明白我為什麽這麽說了。假設我們擁有一家餐館,我們一定會要求廚師在買魚時隻買新鮮的魚,如果這位廚師受過專門的訓練,他就會在買魚時按照新鮮的魚的標準仔細挑選,可是如果這位廚師沒有受過訓練,並不知道怎麽判斷魚的新鮮程度,那麽他就沒有辦法買到新鮮的魚。

    這種感覺上的缺乏在烹飪的過程中會體現得更加明顯。一位廚師在上過專門的烹飪課,看過很多烹飪教材後,能夠明白在做每一道菜前需要準備哪些原料,也知道每一道菜需要烹調多長時間,他還能夠為每道菜設計一個精製的造型。可是,當他需要根據菜的氣味、視覺或口味來決定菜的烹飪程度時,他就會感到困難重重,如果他沒有接受過感覺方麵的訓練,他就沒有辦法準確判斷什麽時候應該加佐料,應該加多少佐料等。

    廚師的烹飪能力是在長時間的實踐過程中獲得的,而這種實踐的過程恰好是感覺訓練的過程。可是對於成年人來說,想要進行這樣的訓練非常困難,所以人們很難找到一位好廚師。不僅是廚師,醫生也是如此。一位醫學院的學生在真正成為一名醫生之前必需能夠對不同感覺的刺激進行區分。如果他在學校學了很多和脈搏有關的理論知識,也掌握了脈搏的特性,可是他的手指卻不懂得如何分析感覺,那麽即使他有一顆善良的心,希望自己能夠救死扶傷,他也不可能對患者的病症做出準確地判斷。

    一群理論研究者也許會對在聽到不同的心跳後得出相同的結論,隻有真正經過實踐的人才能分別出不同的心跳意味著什麽。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如果一位醫生的手有缺陷,那麽他就不可能感覺出脈搏的不同振動。同理,如果一位醫生沒有適應性的觸覺,也沒有受過收集熱刺激的訓練,他就越會對體溫計產生強烈的依賴。我可以理解為什麽有的醫生博學聰慧,卻不是一名好醫生。想要成為一名好醫生,隻有理論上的知識是不夠的,還要經曆長時間的實踐。這種漫長而緩慢的實踐過程其實就是一種感覺訓練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這名醫生會發現,自己在醫學院學到的那些理論並不能起到實際的作用,自己必須通過感覺才能了解患者的症狀。雖然這樣做非常困難,但這卻是唯一獲得實踐性結果的方法。

    比如說,為了能夠確診,醫生需要對病人測試心跳、振動、聽診,以確認悸動、共鳴、呼吸和各種不同的聲音。很多年輕的醫生在進行這種典型的診斷過程的練習時會感到不耐煩,在他們看來,這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行為。這些年輕醫生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緒,是因為他們在小時候沒有接受過足夠的感覺訓練。如果我們讓這樣的人成為一名醫生,那麽我們就是對患者不負責任。從這一角度出發,我們可以說感覺訓練是醫學的基礎,因為即使一個人非常有智力天分,對所有醫學知識了如指掌,但是卻沒有良好的感覺,那麽他就不可以成為一名醫生。所以我認為,普通學校承擔著培養醫生的責任。

    有一天,我聽到一位外科醫生在對一些貧窮的媽媽講解識別佝僂病早期症狀的方法。很顯然,這位醫生是好意,他希望這些媽媽能夠在孩子出現佝僂病早期症狀後及時帶孩子來就診,這樣就能夠讓病情得到控製,可是這樣的課程卻是基本無效的。媽媽們能夠理解醫生說的概念,可是她們卻不知道怎樣識別佝僂病的早期症狀。她們沒有接受過感覺訓練,而這種訓練恰好是唯一能夠幫助她們識別孩子究竟是患了佝僂病,還隻是輕微的反常的方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