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改造既減輕了房客們的負擔,又能夠提高經營者的收入,可謂一舉兩得。經營者們可以把一套六個房間的套間分成三個采光好、通風好、帶廚房的一居室,從而增加了房間出租的收入。

    如此看來,當時的房屋改造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它消除了因不同的人混居在一起而產生的壞影響,擴大了人們的居住空間,讓這些人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並對家有了新的理解。此外,這項計劃還為住戶們提供了充足的陽光、空氣、水和後勤保障,整幢公寓樓裏都充滿了清新的氣息。住戶在享受美好環境和服務的同時也具備了責任,即上繳一定的愛護房屋稅和善意稅。住戶必須保證環境的整潔,愛護樓房裏的公共設施,搞好房屋衛生。那些能夠保持住房整潔的人會得到表揚和尊重。

    在這幢房子裏,有一些東西是別處沒有的,那就是房客們對房子的愛護。協會把維修房子的任務完全交給了房客們,而沒有另外雇傭工人維修房子。更令人驚訝的是,雖然這幢房子裏住的都是窮人,可是他們卻十分用心地保護著房子,他們把房屋打掃得幹幹淨淨,讓這些房屋看起來盡可能完美。

    這個試驗的結果是,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愛心建造著家園,保持環境衛生。他們希望讓自己的家園越來越美好,應住戶們的要求,協會為他們種了花草樹木。每個居住在新社區中的人都為了擁有更幸福、更文明的生活而努力著。為了保證房屋的整潔,他們經常打掃房間、清洗家具。他們也提高了對個人衛生的重視。

    協會在院子裏設置了洗衣服的水池,以便住戶洗衣服。為了方便住戶們洗澡,協會在樓裏建了公共浴室,浴室中設有浴盆和沐浴噴頭,並供應冷熱水,所有住戶都可以在這裏洗澡。這樣的浴室要比一般的公共浴室進步很多。人們在得到健康和清潔的同時,那些惡劣的習慣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可是,協會在努力維護大樓時又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即小孩子不能完全理解愛護房子的真正意義,當他們的父母外出工作後,他們就一個人在家裏和樓梯的牆壁上亂塗亂畫。為了消除這種現象,我們用收來的愛護房屋稅創辦了“兒童之家”,樓裏的住戶可以在外出工作時把孩子寄放在這裏。這是一項隻有上繳愛護房屋稅和善意稅的家長才能享受的待遇。

    “兒童之家”的牆上貼有這樣的製度規定:“把孩子幹幹淨淨地送到‘兒童之家’是媽媽們的義務,媽媽們有義務和老師一起對孩子進行教育。”

    媽媽有義務給予孩子身體上和精神上的照顧。如果孩子在學校表現出在家時的態度,影響正常的教學,他們就會被送回家。這是對孩子父母的一種警示,讓那些父母懂得教育孩子是件嚴肅的事情。那些為人粗魯的父母明白被人忽視的、黑暗的生活有多麽痛苦,所以他們會為了孩子的未來接受並支持“兒童之家”對孩子的教育。

    “兒童之家”的老師都做好了教育這些孩子的準備,餘下的事,就是父母必須按照協會的要求做。協會要求孩子的媽媽每周和老師進行至少一次的談話,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兒童之家”會給每一名孩子派一名醫生和老師,他們都很清楚怎樣做對孩子的成長最有利,所以媽媽應該采納老師提出的有益建議。

    “兒童之家”的老師都是女性,她們有文化、有教養,在孩子身邊充當媽媽的角色。她們應該生活在這幢公寓裏,生活在這些過慣了粗野生活的人中間。她們不僅為了教育孩子而來,她們還要讓這些住戶的生活變得更好。沒有外人敢進入這些房子,可是她們卻要生活在這裏,並付出全部的熱忱去傳播道德。

    以前也有人進入過這個居住區,並想對這裏的住戶進行教育,可是他們都失敗了。因為那時這裏的居住環境還很惡劣,沒有人能讓一群習慣了惡劣環境的人產生美化生活的願望。“兒童之家”不單純是收容孩子、照看孩子的地方,它是一所教育機構,孩子可以在這裏得到良好的、科學的教育。我們在重視孩子身體發育的同時,從人類學的角度對每一個孩子進行研究。我們對孩子進行語言訓練、感官訓練和生活訓練,讓他們學會實際地生活。我們有明確的教學目的,也有豐富的教學用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