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可能把學校中所有的細節都一一列舉出來,但是我必須提到一點,在我們的學校裏,有孩子專用的浴室,孩子可以在這裏學會清洗自己的身體,並在這裏洗冷水澡或熱水澡。如果條件允許,協會還會為這些孩子提供一塊空地,讓他們在上麵學習種菜。

    作為一家教育機構,“兒童之家”在教育學上所取得的進步是非常重要的。家庭和學校不能在教育目標上達成一致是現在教育中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家庭和學校之間存在距離,學校卻不能幹涉家庭。於是我們把“兒童之家”建立在了居民區內,讓它成為居民們的共同財產,我們要讓所有家長看到我們是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這是一種新穎的概念,家長們知道“兒童之家”是用他們交納的一部分房租建立的,媽媽們可以隨時對那裏的生活進行觀察、評價和思考。媽媽們喜歡“兒童之家”,也喜歡並尊重那裏的老師,她們常常把鮮花或糖果送給老師們。

    孩子們在“兒童之家”接受過三年的訓練後,就可以升入普通小學。媽媽們在把孩子送入普通小學後,也能夠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她們希望用自己的言行證明自己有資格擁有一個有教養的好孩子。

    “兒童之家”在開展科學的教育法方麵也取得了很大進步。到現在為止,教育學還沒有發生大規模地躍進,它僅僅以學生人類學研究為基礎,並涉及了教育改革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人是社會的產物,家庭就是受教育的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如果我們用的科學的教育方法不能對孩子們的生長環境產生影響,那麽它就沒有辦法教育好這些孩子。所以,我認為我們必須在居民區內做宣傳,讓住戶們了解新的真理,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並更好地運用科學教育法。

    “兒童之家”在家庭教育社會化的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它讓住戶們發現自己所居住的社區裏竟然有這樣一個對孩子有益的地方。在以前的社會,隻有那些有錢的媽媽可以雇到保姆或女傭為自己照顧孩子,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出去工作或娛樂。現在,所有居住在小區內的媽媽都可以享受到這樣的權利。她們也可以驕傲地向外人說,有人替自己照看孩子,那些人還會為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健康看護。這些媽媽可以像那些先進階級的媽媽一樣擁有孩子的“成長登記表”,老師和家庭醫生會把孩子的成長和身體狀態記錄在表上。

    我們的“兒童之家”能夠符合時代的需求,無論在意大利或其他地方都是獨一無二的。“兒童之家”的成立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它並不是為了幫助媽媽們逃避照顧孩子的義務和責任而成立的,是現在的社會迫使媽媽們放下孩子出去賺錢,迫使她們忍受孩子不在身邊的痛苦。“兒童之家”不但能給勞動階級帶來好處,也能給中產階級中的許多腦力勞動者帶來好處。很多老師、教授由於要在課餘時間進行私人輔導,隻好把孩子放在粗魯、無知的女傭那裏。事實上,最初提出需要“兒童之家”的恰恰是那些高階級的人,他們希望能夠在自己所在的社區裏建立一所這樣的學校。

    那時,我們正在社區推行女性職能共有化,我們這個舉措幫助許多婦女解決了她們原本無法解決的問題。有人會產生疑問,如果婦女都外出工作,那麽家裏怎麽辦?這時,家所承擔的責任就是婦女們的責任。以社區醫務所為例,婦女是家庭中天生的護士,她們必須照顧家中生病的人。可是有些婦女麵臨著嚴峻的工作競爭,如果她不上班,她就會失去工作。所以,她們隻得離開患病的親人,投入到工作當中去。現在,她可以把家裏的病人托付給社區醫務所,等到晚上下班後再來探望病人。

    當窮人家的孩子患了傳染病,家裏人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把孩子和其他人隔離開。因為這引起窮人在城市中沒有親屬,媽媽們也找不到寄放孩子的地方。現在,她們可以把生病的孩子與家庭其他成員隔離開,同時對家庭進行消毒,所以,家庭的衛生狀況也得到了改善。

    建立社區食堂聽起來好像天方夜譚,但這並不是不可能實現的事,在美國的一些社區裏,住戶隻要在早上向社區食堂發出訂餐通知,啞巴侍者就會按時把早飯送到各家各戶。這一措施為中產階級家庭提供了方便,因為他們不再需要把自己的健康交到一個總是做不好菜的仆人手中,或是去餐廳裏吃一些便宜的快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