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爸爸的嚴厲“懲罰決定”,佟嚴看了看媽媽,這個懲罰對他來說確實有點過重了,不過他知道爸爸說了的話是不會改變的,於是低著頭回房間去寫檢討了。

    如果你是佟嚴的媽媽,你會怎麽辦呢?

    可能很多人會和佟嚴的媽媽那樣吧,覺得孩子認錯了,就可以原諒了。但要知道,孩子認錯可能是出於害怕,怕家長怪罪、責罵,等事情過去後,這種犯錯的後果給他的印象不見得有多深刻,也就難以避免再發生類似的事情。

    如果像佟嚴的爸爸那樣,麵對孩子犯錯,進行合理的懲罰,其實更有助於孩子學會自律、自我約束;能使孩子明白做什麽事情是對的,為什麽要堅持下去,什麽事情是做不得的,應當怎樣改正。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責任意識和責任感,不由著自己的性情做事,也不容易發生同樣的錯誤。

    ☆家長在施罰前後,必須和孩子溝通

    懲罰不是劈頭蓋臉的訓斥,那樣的話不但起不到積極作用,反而更容易讓孩子形成逆反心理,更加不聽媽媽的教導。所以,在懲罰孩子前後,你有必要讓孩子明白他的行為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行為和後果到底有哪些關係,懲罰對自己又有什麽意義。這樣將更有助於孩子學會自我約束,控製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懲罰也要保護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自控力的發展往往比較緩慢,而好奇心和求知欲則發展迅速。針對這種情況,在他們身上出現過失和逃避責任的情況就會比較多。這時候,如果你不注意保護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那麽最終的教育成效很可能會遠離施教的初衷。

    ☆尊重孩子人格

    我們常說“對事不對人”,在懲罰孩子的錯誤行為方麵同樣要做到如此。你在懲罰孩子的過程中要時刻都清楚地認識到:懲罰的對象是孩子的錯誤行為,而不是孩子本身;懲罰是以教育目的為前提的。所以,不管孩子犯了什麽錯,你的教育方式首先要保證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嚴,更不能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孩子。

    快樂教子課堂

    孩子自律意識差的話,將很難建立責任感。因為對他們來說,自律和責任從根本上具有相同的本質,即出於一種自我約束,從而約束自己的行為,並對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所以,要想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媽媽們就要注意教育孩子學會自律。而要實現這一點,適當的懲罰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