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媽媽們,請不要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也不要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克隆”,要知道,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個體,我們必須要讓孩子懂得責任感,應該由他們自己負責的事情,放手讓他們獨自去承擔。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從孩子的天性來講,他們是很希望自己做些事情的。但這種天性往往被媽媽提前伸出來的手給剝奪了。要想讓孩子負責任,可以設定一些規則:比如疊被子由媽媽來做,疏通下水道由爸爸來做,洗澡由爸爸媽媽幫助孩子來做,而孩子的衣服,則需要自己整理,襪子也要自己洗。這樣,孩子就會對自己的任務有一個明確的承擔範圍。當然,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任務可以有所不同,但大體上,你可以遵從這一原則,絕不要包辦代替,不能總是替孩子承擔責任。

    ☆家裏的事、別人的事幫著做

    孩子將來要走向社會,步入集體,那麽有必要讓他從小明白,僅僅做好自己的事還很不夠,因為他還是家庭的一員,是集體的一員,當然有責任協助別人做一些家裏的事,集體的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對家庭、對集體盡責,隻有這樣將來才能更好地為社會盡責。

    一些“大事”孩子雖然不能做主,但是你也要讓孩子參與進來,比如房間如何布置,壁紙選擇暖色調還是冷色調,沙發是買布藝的還是皮質的,等等,這些都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討,鼓勵孩子提建議,如果可行,你可一定要盡量采納。

    ☆對自己行為的後果負責

    孩子做一件事,不會像大人那樣考慮行為的結果,而隻注重過程本身。但你要讓孩子知道,責任感離不開結果所帶來的影響。因此,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就要注意從小教育孩子為自己的行為結果負責,不要給他推卸責任的機會。

    快樂教子課堂

    媽媽們是孩子習得社會行為的榜樣。如果孩子常看到媽媽們在別人麵前吹牛、誇海口,而不去履行自己的諾言,時間長了,孩子也會悄悄地模仿。因此,你一定要加強自身的修養,要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