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消費水平也日趨增長,孩子們作為消費的主力軍,他們的消費勇氣也不斷上揚,無限製攀比、浪費、大手大腳花錢的現象層出不窮。

    這一現象的出現除了社會發展的影響,更離不開媽媽們的培養和教育。在這個飛速發展的高科技、高競爭時代,眾多媽媽們更多的是在孩子的智力發展方麵下足了功夫,卻忽略了對子女勤儉節約的美德的培養,所以孩子們出現了很多讓人難以置信的消費問題。

    讀初中的凱凱是個聰明帥氣的男孩,人見人愛。但是,凱凱也是個十分“奢侈”的孩子,買衣服鞋子不是“阿迪”就是“耐克”,全身上下必須得是名牌。

    有幾次,凱凱回家後,看到媽媽給他買回來的衣服,是沒牌子的。雖然衣服也很好看,但他堅決不穿,而且還為此大哭大鬧。

    家裏有個這樣的兒子,讓凱凱的媽媽頭痛不已,她想不明白,為什麽兒子還這麽小就如此熱衷於名牌。就這個問題,媽媽問凱凱,而凱凱的理由就是:“我的同學可都穿名牌呢,就我穿一個沒牌子的衣服,怎麽好意思跟人家在一起玩。我不穿,人家會笑話我的,那樣的話,我幹脆別去上學好了。”

    看完這個故事,或許你會錯愕,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麽了?這麽崇尚物質,真是難以想象。然而實際上,凱凱並不是一個特例,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已經成了現代社會的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尤其那些在條件好一些的家庭裏出生的孩子,從小就習慣了玩高檔玩具,穿名牌衣服,等稍微大一些後,就和同學相互攀比,誰的衣服牌子更有名,誰的手機是iphone,誰爸爸的車更高檔……

    很顯然,孩子的這種沉溺享樂的比較,是典型的攀比心理,這對他們的成長有著十分消極的影響。麵對這一現象,如果媽媽們掌握不好其攀比的程度,聽之任之,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陷入物質追求的泥潭,無法自拔。今天他可能要求買高檔玩具,明天則有可能是更“奢侈”的東西。長此以往下去,當孩子日益增長的要求無法得到滿足的時候,他很可能就會為了滿足虛榮心而走上犯罪道路,為自己的人生埋下隱患。

    因此說,媽媽們擔負著讓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遠離虛榮攀比心態的艱巨任務,而這也是每一個媽媽義不容辭的責任。

    敏萱的媽媽發現女兒出現了攀比苗頭之後,也很是無奈了一段時間。不過,一次偶然的機會,女兒的攀比思想得到了大為改觀。那麽,是什麽原因造成了這一變化呢?

    敏萱今年10歲,上小學四年級,但是愛美的勢頭已經甚為強盛了。她和前麵案例中說的那個凱凱很類似,也是要穿名牌衣服,喜歡跟身邊的同學比較。

    每當聽到和看到女兒與別人攀比或者非名牌不穿的時候,媽媽就耐心地跟她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媽媽告訴敏萱,自己小時候都經常吃不飽,穿的都是有補丁的衣服。

    聽了媽媽的話,敏萱就像聽故事一樣,不高興地說:“媽媽騙人,都什麽年代了還吃不飽,補丁的衣服我見好多時髦的阿姨穿呢,長大後我也要買一件。”

    聽孩子這麽說,媽媽是一點辦法也沒有了。

    但敏萱媽媽還是想出了另一個辦法:放暑假的時候,她決定帶著女兒回農村老家,讓她體驗下鄉村的生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