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通過在農村生活的一個多月,敏萱學會了除草、放牛、插秧等活計。而且還見到一個大哥哥,因為考上大學沒錢,全村人幫著湊錢交的學費……

    總之,從農村回來後,敏萱再也沒有吵著要新衣服,也再也不跟別人攀比了。回來後,還請求媽媽用她的零用錢,幫助村上的一個小女孩上學。

    對孩子來講,環境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它給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力量。因此,你不妨給孩子上一堂吃苦的課,帶他去體驗一下困苦的生活,磨煉下孩子的意誌,鍛煉他的性格。這樣,孩子就會懂得勤儉節約,對現在的生活知道珍惜了。

    ☆別對孩子有求必應

    現在,很多家庭因為大多隻有一個孩子,是全家的希望,於是爸爸媽媽就容易對孩子百依百順,對他的要求是有求必應,不管是吃的穿的、玩的用的,隻要他想要的、想做的,都會滿足他,哪怕自己省吃儉用、清苦度日也要全力滿足孩子。

    曾有一個已經20多歲的男孩,從小就過著“要星星給星星,要月亮給月亮”的生活。高中畢業後用媽媽辛苦借來的錢出國留學,實際上是出國混了幾年,回國後還帶回一個女朋友兩人一起繼續啃老,繼續拿著媽媽的錢揮霍,搞得已經退休在家的老媽媽四處跑腿去為他找工作。

    這種對孩子有求必應的做法看似是對孩子的愛,可是它最終隻能讓孩子變得懶惰、不負責任。這種結局想必是每個媽媽都不願意看到的。

    ☆幫助孩子製訂消費計劃

    美國的媽媽們,在孩子的學業方麵不會像我們國家的媽媽們這麽重視,但她們對孩子的理財能力的培養卻毫不含糊。比如她們在孩子八九歲的時候就要求他們能製訂一周的開銷計劃,12歲時則要能製訂約半個月的開銷計劃。她們要求孩子通過做家務勞動等來掙得零花錢,因為掙得的零花錢有限,這就需要他能理性消費、根據自己的收入來計劃支出。

    有一個10歲的中國男孩和媽媽去了美國之後,媽媽聽從了一個美國朋友的建議,開始按照美國的家庭教育方式開始教兒子理財。比如,讓他通過做家務來換取零用錢,而且還給兒子在銀行建了一個賬戶。有了自己的零花錢和賬戶的男孩感到很開心,他更加努力地做家務以不斷增加收入。他為了保證銀行卡裏的存款餘額逐月遞增,他開始精打細算,量入為出。就這樣,在媽媽的教育影響下,這個孩子很少有浪費奢侈的現象,而是非常理性、非常有計劃地支配他的每一分收入。

    ☆讓孩子當一回家

    為培養孩子懂得勤儉節約的品質,你一方麵除了適當給他講解一些自己如何掙錢的過程,另一方麵不妨讓他當一回家,讓他體會一下掙錢持家的不易。比如,根據自己家的日常平均消費水平,給孩子一定數額的錢,讓他負責一周或者一個月之內的家庭開銷。這樣,孩子就會學著精打細算,體會出花錢的“容易”和掙錢的不易了。

    快樂教子課堂

    勤儉節約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能夠合理消費,理性花錢的重要元素。要想過上好日子,除了辛勤勞動、辛勤工作之外,還要節約。因而,要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生活,媽媽們就要在教育他刻苦學習、辛勤工作的同時,還要從小教育他懂得節儉。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