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對權威的輕蔑,所以命運懲罰我,使我自己竟也成了權威。

    ——愛因斯坦

    麵對來自外界的、紛繁複雜的信息,很多決策者會產生在大海中航行卻失去羅盤的感覺——不知道該往哪裏走。在這個時候,各種各樣的富有權威性的觀點以及權威人士的建議就成為了他們的“救命稻草”。但這樣做出的決策就正確嗎?不一定!

    先來看一個故事,你就會明白很多。

    一位名叫福爾頓的物理學家,運用一種新的測量方法,測量出固體氦的熱傳導度,結果卻比傳統理論計算的數字高出500倍。福爾頓感到這個差距太大了,如果將它公之於世勢必會招來一大堆懷疑、非議和指責,想來想去,他遲疑了——算了吧,便把這一研究成果放在了一邊。

    沒過多久,美國的一位年輕科學家在實驗過程中也測出了固體氦的熱傳導度,測出的結果同福爾頓測出的一模一樣,絲毫不差。和福爾頓的態度截然相反,這位年輕科學家很快將自己的測量結果公之於世。經過之後一係列的事實證明,這個數據才是正確的,之前的那個數據錯了。結果,這位科學家立刻引起了科學界的廣泛關注和讚譽。

    聽說此事後,福爾頓痛心疾首,他以追悔莫及的心情說道:“如果當時我摘掉名為‘習慣’的帽子,那個年輕人就絕不可能搶走我的榮譽。”福爾頓的所謂“習慣的帽子”即對“權威”的畏懼。

    對於福爾頓來說,這顯然是一個悲劇。這個悲劇的發生,在於福爾頓習慣相信權威人士,認為他們的判斷準確無誤,不容置疑。而事實上,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使是權威,在認識的領域總還有未知的地方,在理解的層次上也難免會有誤差。權威並非真理!

    因此,對於權威,決策者固然需要持一種尊重態度,但絕對不能一味地相信,甚至近乎盲目地、機械化地一味服從。作決策的時候,一定要講求實事求是,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隻要站在真理的一邊,就要敢於懷疑權威,更要敢於挑戰權威。

    身為一個團隊的領軍人物,為帥者更要如此。因為隻有這樣,才可能帶領團隊走正確的方向,順利地取得一定的成功。

    有“股神”之稱的巴菲特就是循著這一觀念走向成功的。

    巴菲特十幾歲時就涉足了股市,他雖然年紀輕輕,卻有著自己的投資理念。例如,投資者們對一些投資界權威人物的投資理論深信不疑,有的甚至已經到了盲從的地步,但巴菲特卻認為投資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在投資的時候不要被權威的意見所左右,要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要勇於挑戰權威。他曾經說過一句玩笑話:“如果一個人真的能夠預測市場,那麽即使他隻有1美元也足以顛覆整個股市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