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公司是個了不起的組織,但是,如果在未來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就將走向死亡。如果你想知道什麽時候達到最佳模式,回答是——“永遠不會”。

——傑克·韋爾奇

你的工作是否走進了一個“死胡同”,有些問題怎麽都解決不好,高薪高職的機會不再靠近?你的地位受到了衝擊,別人能做好的事情,你卻做不好,你感到恐慌、焦慮、擔憂?如果有的話,你應該問問自己,在走向將才的路上,你是否故步自封了?

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王萍終於從一名普通的財務人員升到了公司財務部門總監的位子,享受著優厚的薪水和福利待遇。王萍自恃資曆老、功勞大,便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過了一段時間,財務部來了一個名牌財經大學的畢業生小芬。身為財務部的負責人,身為公司的前輩,王萍在工作上盡量幫助小芬。

但很快,王萍發現小芬工作能力極強,把賬目做得漂漂亮亮、無可挑剔,而且除此之外她的英語、計算機水平都很高,可謂才華出眾。相比之下,王萍除了資曆以外似乎處處不如人,這讓她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恐懼。結果,王萍因為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一些項目頻頻出錯,屢次挨領導批評,總監位子搖搖欲墜。

事例中王萍的遭遇啟示了我們:不要以為功成名就了就滿足現狀,就認為萬事大吉,不思上進。資曆不是能力,不能靠資曆吃飯,這是一個憑實力說話的年代,能者上庸者下,今天的將才不一定明天也是,這就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

這並非聳人聽聞,要知道,我們所賴以生存的知識、技能、經驗等一直不斷折舊。目前西方白領階層流行這樣一條知識折舊定律:“一年不學習,你所擁有的全部知識就會折舊80%。你今天不懂的東西,到明天早晨就過時了。現在有關這個世界的絕大多數觀念,也許在不到兩年時間裏,將成為永遠的過去。”

明白了這個道理後,你要想改變目前的工作現狀,最好的解決辦法便是永遠不要故步自封,永遠不要滿足現狀,永遠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不斷用新知識、新技能、新方法等來提升自己。唯有如此,你才能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最終成為所在區域的將才。

事實確實如此,社會在不斷發展進步,職場上的競爭激烈,一時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真正的成功是持續的成功。對於一個將才來說,必須知道自己前麵還有更遠的路要走,而目前的成功隻是一個過程,是成功路上的裏程碑,永遠不可以一勞永逸。

為此,你要不斷地進行“充電”。“充電”這個詞很形象,人就好比一台機器,工作就像是“放電”,如果一味“放電”損耗是非常快的。要想保持十足的電力,就得不時地“充電”,通過業餘學習、培訓和脫產進修等途徑都是可以的,讓自己永遠都是全新的。

目前市場上,會計類、計算機等職場培訓班五花八門、應有盡有,你都可以適當地參加。另外,大部分的企業年年都會為員工製訂各種培訓計劃、組織參觀學習、開設講座等,你要主動爭取每個機會,去學習那些對你的工作有益的知識與技能。

“充電”?你是不是會抱怨自己除了工作以外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去學習?你要是這麽想就錯了,其實工作也是學習的一個大好機會。試想,工作中每天都有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你每天都要麵對新事物,學習與工作相伴,工作也就是學習。

在工作中學習,這不僅是提升自己的最好機會,而且是最佳方法。因為隻有在工作中我們才能真正明白自己的不足,意識到問題的所在,並從中總結經驗、學習有關知識,幫助自我更加明確應該從哪方麵的學習入手。

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一點,你將會變得越來越強,並步步為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