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得少,就是管得好。

    ——傑克·韋爾奇

    作為帥,主要職責就是帶好手下的“兵”,讓工作井然有序地進行,按期完成公司分配的任務。一個合格的將才不是事必躬親,單挑大梁,自己去完成所有的工作,正確的做法應是:敢於授權,將權力下放,讓每個下屬都有事可做,讓每件事都有人去做。

    我們先來看一個真實的例子。

    湯瑪士·華生是IBM公司的前總裁,是美國商場上呼風喚雨的大人物,他非常熱愛自己的工作,每天不辭辛苦地處理著大小事情,他經常抱怨說自己要多長一雙手或多長一個腦袋就好了。後來,華生被診斷出罹患心髒病,醫生建議他要多注意休息,但他仍不知疲倦地堅持工作。

    一段時間後,在一次工作中,華生突然舊病複發,他被送往醫院進行治療。

    醫生檢查後,嚴肅地對華生說:“你現在必須馬上住院治療,如果再耽誤的話,將會有生命危險。”

    華生一聽,立刻焦躁地說:“我們公司可不是小公司啊,我這個總裁每天要忙個不停,每項工作都需要我的安排,每天早上一走進辦公室,門口就有好幾名下屬排隊等我簽字,或者請示。沒有了我,公司就會亂套的,我怎麽能安心住進醫院呢!”

    醫生無奈地看著華生,沒有再進行勸說,隻是邀請華生一起出去走走。雖然華生不明白醫生的意思,但他還是接受了邀請。當兩人走到郊區的一個墓地時,華生更不明白醫生到底想做什麽了,他困惑地看著醫生。醫生指著墳墓,輕輕地說:“你我總有一天要永遠躺在這兒,是不是?那時候,因為你的離開,公司就不照常運作了嗎?公司就會關門大吉了嗎?”

    聽完這番話,華生站在那兒沉默不語,思索良久。

    第二天,華生便申請住院接受治療了,臨行前他告訴幾位中層管理者,讓他們自己拿主意,盡量不要找他。

    剛開始,大家都覺得不習慣,因為他們已養成了奉命行事的習慣,不習慣自己拿主意、作決定,但這種情況沒有持續多久,各項工作開始有條不紊地運轉起來,下屬們的決定是那樣的準確無誤,公司幾乎沒出現什麽差錯,IBM繼續把持著電腦界的霸主地位。

    由這個事例,我們可以看出高度的集權管理隻會使管理者筋疲力盡,使公司發展緩慢。好在,湯瑪士·華生終究還是開竅了,他大膽下放手中的權力給各主管以及員工們,給他們充分表現的機會,如此非但他擔心的狀況沒有出現,反而每個人都各顯其才了。

    這裏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一個部門好比是一台計算機,管理者是這台計算機的中央處理器,員工好比是各種零部件。要想讓這台計算機能夠準確、高效地運轉,隻靠管理者這個中央處理器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各個零部件都能按照自己的程序良好地工作,發揮各自應有的作用。”這句話充分地說明了授權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更何況,任何一個人都有自己所不擅長的領域,不熟悉的方麵。如果對職責的承受,超出了個人的能力範圍,工作開展會變得十分艱難,如此收獲也往往少得可憐,恐怕你目前的地位也就難保了。

    所以,作為將才,或者更準確地說,你要想成為一名將才,就要舍棄掉權威的觀念,舍棄對個人權力的過分維護,看到權力背後所代表的職責,看到自己下屬在工作方麵所具備的優勢,大膽地、適當地授權給他們,爭取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