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達到批評的目的,要選適當的時機,適當的批評方式。

    ——佚名

    當員工犯下錯誤時,身為領導無可避免地要對其加以批評。

    不過,將才批評下屬時需要考慮周全,拿捏得當。在他們看來,不批評,起不到鞭策的作用;批評重了,容易打擊下屬的自尊,最終也收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一味批評並不可取,重在分寸上的掌握,讓批評達到最佳的效果。

    確實,批評不必那麽直來直去,一味地使用“大棒”政策。事實上,很多事是可以靈活變通處理的,隻要你能注意一些方式和方法,你就可以做到忠言不逆耳,良藥不苦口,這樣既達到了批評的目的,又不容易得罪人,如此你也就具備了將才的溝通力。

    讓我們先來看看被奉為“經營之神”的日本企業家鬆下幸之助是如何做的吧。

    鬆下幸之助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任何人難免犯錯誤,即使是一些職務很高的人也不例外。對於我們公司幹部的過錯,我絕不會視而不見,對他們采取姑息寬容的態度。相反,我要提出書麵批評,提醒他們改正錯誤。”不過,鬆下幸之助訓導人時,盡管口氣嚴厲,脾氣暴躁,但從來都是以理服人,往往也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有一次,一個員工犯了錯,鬆下幸之助把該員工叫來,說:“我對你的做法提出書麵批評,當然如果你對我的批評毫不在乎,那麽,我們的談話就到此為止;如果你對此不滿,認為這樣太過分了,你受不了,我可以作罷;如果你口服心服,真心實意地認為我的批評確有道理,那麽,盡管這種做法會使你付出一定代價,但它對你仍然是值得的。你通過深刻地反省,會逐漸成為一名出類拔萃的幹部,請你考慮一下。”

    聽了鬆下幸之助的話,那員工說:“我接受批評。”

    “是真的接受嗎?是從心底裏歡迎批評嗎?”鬆下幸之助問。

    該員工答道:“是的。”

    “你很幸運,”鬆下幸之助微笑了一下,接著繼續說道,“你的幸運就在於,有我和其他領導可以監督你、批評你。如果能夠有人這樣向我提出批評,我會感到由衷地高興。但是,假如我做錯了事,恐怕你們隻會在背地裏議論,絕對不會當麵批評我。那麽,我勢必會在不知不覺之中重犯錯誤。職位越高,接受批評的機會就越少,一個人的進步也會越小。”

    該員工沉默了一會兒,點點頭:“您說得很對。”

    “這太好了,”鬆下幸之助說,“我會十分高興地向你提出批評。”

    “我十分高興接受您的批評。”該員工深深地向鬆下幸之助鞠了一個躬。

    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批評取得效果,就絕不能使別人反對自己。鬆下幸之助批評下屬的方式,委婉含蓄,合乎情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那位員工才會很愉快地接受。看到了吧,若要不得罪人而改變他,隻要換一種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那麽,批評時具體應該怎麽做呢?

    第一,措辭要客觀委婉。

    不恰當的措辭,生硬直露的方式,可能激怒對方。比如:“你必須聽我的,改變那種做法,否則……”這種命令威嚇很難使人心服口服,即使可能出於下級服從上級,表麵服從了你,他的心裏一定怨恨你,甚至關係破裂,根本談不上實現批評改變人的目的。

    措辭為什麽不可以客觀婉轉一些呢?“這種做法不符合上麵的規定,會帶來很多麻煩,我們看看怎樣做才更好。”“你出這樣的錯,可能是不小心、缺乏經驗造成的,與你能力沒有關係……”相信聽到這樣的話,誰都會反思領悟,從而愉快地接受批評,改正錯誤。

    第二,采取先揚後抑的方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