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始至終把人放在第一位,尊重員工是成功的關鍵。

    ——托馬斯·沃森

    人與人之間之所以距離遠,是因為心遠;之所以距離近,是因為心近。

    將才們深諳這一道理,所以他們很少運用職位權力,更多地是在非權力性影響力上下功夫,將對員工的管理定位於感情管理上。也就是,進行一定的人性化管理,關心員工的工作、生活和成長,無微不至,親和力無處不在,把溫暖送到員工的心坎上。

    員工也是人,不是機器,他們的心靈需要得到關懷和慰藉。幾乎所有的員工都喜歡人情味的領導,因為這樣的領導能給他們帶來精神上的滿足。薪酬、待遇等可以說是硬性物質條件,而人情味卻是軟性的,在“柔性”管理之下,員工會如沐春風,意興盎然。

    一則管理寓言,頗有意味。

    狂風和微風都覺得自己比對方厲害,後來它們想出了一個論成敗的辦法: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吹掉。狂風首先來了一股刺骨的冷風,吹得行人瑟瑟發抖,於是大衣裹得更緊了;微風則徐徐吹動,行人覺得溫暖而愜意,繼而脫掉了大衣。最終,微風獲得了勝利。

    由此及彼,如果領導與員工隻是上下級關係,隻講薪酬,沒有人情味,那麽在這種刺骨的冷風下員工隻會把“大衣裹得更緊”。在他們看來,薪酬也隻是自己應得的回報,公司對待自己與對待機器和原材料沒有什麽本質的差別,如此就沒有工作熱情而言。

    例如,一個員工因生病請了一個多星期的假,待他恢複健康來單位上班時,身為領導的你對他的到來卻毫無反應,毫不關心,沒有一句問候的話。那麽,恐怕員工就會視你為“冷血動物”了,就會對你敬而遠之了,你的影響力就會減弱,甚至變成負的。

    將才的親和力,不是用規則,而是用情感。對於被關愛的一方,自然會體會到這份真誠,去努力承擔工作的職責,並去顧及工作的各個環節。

    世界知名的東芝公司,在成立將近百年的時候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曾一度陷入困境。在這危急時刻,土光敏夫出任董事長,上任後他在公司內部開始整頓,其一是推行適才適所的用人路線,使員工的智能有施展的舞台。雖然身為大公司的董事長,但土光敏夫經常不帶秘書,步行穿梭在工廠與辦公室之間,觀察員工們的實際工作,評估員工工作環境是否安全、舒適並提出建議和報告。從而,他與員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有一次,公司要在戶外舉行一場會議,不巧卻遇上傾盆大雨。工作人員給了土光敏夫一把傘,但他卻堅持不用,站在雨中和員工們講話,激勵大家,並且反複地講述“人最寶貴”的道理。講完話後,土光敏夫的身上早已濕透了。員工們很是感動,他們把土光敏夫圍住,一名員工緊緊握著土光敏夫的手,囑咐著:“當心別感冒,要保重好身體。您如此善待我們,您放心吧,我們一定要拚命地工作!”而對這一切,讓土光敏夫也很感動,他更加想到了自己的職責,也更加關愛自己的員工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