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運用想象力,這種思維推動了我們的創意過程,起到了畫龍點睛的功效。

    ——羅伯特·盧茨

    大多數將才是絕對的邏輯思維,由因及果的分析推理。但工作不能單靠理性的思維,還必須善用形象思維進行推理。“形象”這一概念,總是和感受、體驗關聯在一起。形象思維,又稱為右腦思維,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感覺和想象。

    感性思維是比理性思維更高級的思維形式。對於這種說法,多數人或許會持反對意見,因為心理學理論大都認為理性思維是比感性思維更高級的階段。畢竟,感性思維是依賴於具體的思維,隻有當其身心發展到一定水平後,才能逐步掌握抽象、理性的邏輯思維。

    但隻要我們深入思考,就不難發現,對於一個企業而言,更多地讓偏重左腦思維的人來主宰自己的命運並不完全是好事。畢竟決定商業成敗的,並非隻是數據和邏輯。而且,過於依賴邏輯推理,既顯得沒有熱情,又令人難以理解,是很難取得成果的。

    試想,如果一個人隻是具備能簡化為說明書的一係列規則的技能,對某個領域進行深入研究並想要達到藝術的境界時,如創新與創造,就不知道該怎麽做了,得聽別人的指令,這和電腦有什麽區別?“感性”不能被“理性”取代,正如人腦不可能被電腦取代。

    感性往往高於理性,你是將才嗎?你渴望成為將才嗎?這就要求你培養感性的右腦,去平衡理性的左腦,善用形象思維進行創造。運用感性思維,打破以往的束縛和傳統,這可能是所有希望在市場競爭中最終製勝的將才們的一個必不可少的修煉。

    由此可見,形象思維是一種不受時間、空間限製,可以發揮很大的主觀能動性,借助想象、聯想甚至幻想、虛構來達到創造新形象的思維過程,它具有浪漫色彩,並因此極不同於以理性判斷、推理為基礎的邏輯思維,這也就導致了將與帥的不同之處。

    一般來說,想象是形象思維的較高級階段,也是最為常見的思維方式。那些有作為的成功者,之所以有許多的創新、創舉,正是因為他們的想象力很豐富,善用形象思維。而隻要能讓腦子動起來,努力地去深思,藝術的創造性便可以得到發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