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功並非源於高的智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理性。

    ——沃倫·巴菲特

    你做事理性嗎?請認真回答,這關乎你能否成為一名將才。理性是什麽?很簡單,就是麵對層出不窮的問題,錯綜複雜的各種矛盾,能夠全麵把握事物現象與本質的一種思維能力。俗話說“三思而後行”,思考什麽呢?思考的是問題的根源和起因,這就是一種理性表現。

    之所以要三思,是因為事情並不是想象的這般簡單,表象總是容易迷惑人心,有時我們的直覺會出錯。單憑直覺,異想天開地想怎麽樣就怎麽樣,很難得出正確的結論,而且很可能把事情弄得一團糟,這種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永遠不能領略成功。

    宋國有一個富商,一天天空下著瓢潑大雨,他家的牆被雨水衝塌了大半。兒子說:“爹,我們叫人把這裏修一修吧,不然到時候有盜賊來偷東西就麻煩了!”鄰居老大爺站在一旁,也插了一句:“是呀,公子說得沒錯,就修修吧,也花不了幾兩銀子。”

    麵對兒子和鄰居的勸告,富商滿臉不在乎地說:“哪有盜賊敢來偷我家啊?這是不可能的。再說,修一堵牆得花我多少銀子啊,而且那該多受累啊,我才不找那份罪受呢……”豈料,晚上富商家真的丟東西了,值錢的古董花瓶、名畫,還有金銀珠寶,都被偷走了。結果,那個富商說:“當時就我兒子和鄰居在場,肯定是鄰居偷了我們家的東西!”

    既然是兒子和鄰居同時在場,為什麽偏偏隻懷疑鄰居呢?“智子疑鄰”的故事讓我們認識到,感情的親疏常常影響我們對事物的認識,讓我們產生主觀臆測,這樣很容易得出錯誤的結論。相反,唯有從理性的角度客觀評價事物,我們才能做出正確判斷。

    理性的人辦事沉穩謹慎,思維嚴密,深得別人的器重和讚美,這樣的人方能稱為“將”。

    沃倫·巴菲特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家,他非常強調理性:“投資沒有百分百安全,你必須是理性的。如果你不理解這一點,就別做投資。”在職業生涯裏,巴菲特一直銘記這一投資經驗,他從來不相信誰能預測市場,不管別人說得多麽誘惑人他都能置若罔聞,也不會盲目地跟隨市場牛熊追漲殺跌,而是理性地研究投資市場的變化。

    在2005年到2007年猛漲的大牛市,很多投資家都被衝昏了頭腦,瘋狂地投入現金,巴菲特卻非常理性,他認為凡事都會物極必反,他抵製住了多賺幾百億美元的誘惑,慢慢地收回自己的資本,將200多億美元現金拿在手上,隻賺微薄的存款利息。結果2008年美國爆發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巴菲特因為有大量現金而安然度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