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眼光放長遠,這是踏上成功之路的一條秘訣。

    ——唐·多曼

    所有卓有成效的將才,都有成大事的價值觀,其中之一就是要有遠見卓識。

    “思路決定出路,眼界決定境界”,這話一點不假。有遠見的將才,卻可以在更高的立足點上,以更開闊的視野,對整體工作進行審視,使工作能力越來越強。

    被譽為清代“紅頂商人”的胡雪岩有一句至理名言:“做生意頂要緊的是眼光,你的眼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生意;看得到外國,就能做外國生意。”其中,胡雪岩就是目光長遠的將才,他的成功也正闡釋了這點。

    胡雪岩原本是農村的一個放牛娃,一次他在放牛時撿到了一個包袱,打開一看,裏麵全是金銀財寶。這些金銀財寶夠全家人過幾十年了,但胡雪岩沒有將包袱拎回家,而是坐著等失主。包袱失而複得,失主高興極了,便用一些金子酬謝胡雪岩,胡雪岩連忙拒絕了。當得知失主是大阜一家雜糧店的老板後,胡雪岩想到自己不能一輩子當放牛的,便提出能否給對方當學徒的要求。失主感動於胡雪岩的拾金不昧,便很痛快地收他為徒了。當時胡雪岩隻有13歲,一個小孩子卻有如此長遠的眼光,不可小覷。

    胡雪岩在大阜雜糧行幹得很好,後來他注意到雜糧行發展前景暗淡,而錢莊的生意很好,便打算去錢莊做事。當他打聽得知錢莊的學徒要算錢算得很快,打算盤打得很熟,寫字寫得很漂亮時,他二話不說馬上開始練習計算和寫字,並被成功錄用了。在錢莊,胡雪岩在做好工作的同時,總會有意地與一些富紳、官場中人交往。正是在這一時期,他結識了患難之交王有齡、浙江巡撫左宗棠。後來他自立門戶,在王有齡的幫助下,一躍成為杭州一富;後來得知左宗棠的軍隊糧食短缺,胡雪岩自告奮勇,籌齊了十萬石糧食,雪中送炭,得到了左宗棠的賞識並被委以重任。

    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後,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來於寧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間。據他觀察,清朝開埠之後,國外的生絲需求量日益增大,但由於華商各自為戰,洋人控製了中國生絲的價格權。於是,他高價盡收國內生絲數百萬擔,定一個價,願買就買,不願買也不調價。胡雪岩的這一構思可謂是有遠見、有氣魄,在與外商買辦鬥智周旋後,他成功地拿下了第一筆洋莊生意,賺了18萬兩銀子的利潤。之後,他通過生絲和外商們取得了聯係,為後來馳騁十裏洋場打下了基礎。

    拾金不昧,不要報酬,而要求去雜糧行當學徒;意識到雜糧行發展前景暗淡,便轉向去錢莊做事,接近達官貴人,多次雪中送炭;再到後來盡收國內生絲數百萬擔,開始與洋人做生意。這一次次證明了胡雪岩的目光長遠,富有卓識,看得遠所以做得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