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0%的付出可以贏得80%的收益,這是成功人士所掌握的奧妙。

    ——帕累托

    如今各行各業的競爭激烈,將才之所以能夠成為將才,必須擁有過硬的本領和超人的眼光。如何做到呢?很簡單,在處理各種事務的時候要做到能“入”能“出”,應付自如。“入”,就要親力親為,置身其中;“出”,則要運籌帷幄,全麵掌控。

    準確地說,將才是運籌帷幄的規劃者。

    將才為什麽要“出”呢?因為,一個單位、一個部門會有多種工作同時出現,一個人可能會有多種職務或多項工作集於一身,而且這些工作都必須做,不可放棄其中哪一項。事情錯綜複雜,這時如果盲目應付,其結果必然是丟三落四,毫無頭緒,事倍功半。

    相反,如果能運籌帷幄,事先規劃,那事情也就成功了一半。

    古代著名的謀士張良不正是因為此,輔助漢高祖劉邦得到天下的嗎?

    張良是秦末漢初的傑出謀士,深明韜略,足智多謀,運籌帷幄,最經典的謀術當屬“下邑之謀”。彭城一戰,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其父及妻子呂雉都被楚軍俘獲,眾諸侯也紛紛背漢向楚,劉邦狼狽逃至下邑,萬念俱灰。在此兵敗危亡之際,張良想出了一個策略,那就是派舌辯名臣前往九江,策反與項羽有隙的楚國猛將、九江王英布;接著又遣使聯絡沒有被受封,對項羽懷有不滿的楚將彭越;同時,再委派韓信率兵北擊燕、趙等地,迂回包抄楚軍,這就是著名的“下邑之謀”。“下邑之謀”雖不是全麵的戰略計劃,卻巧妙地利用英布、彭越、韓信三人構成了一個內外聯合共擊項羽的軍事聯盟,決定了千裏之外戰鬥的勝利,使劉邦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扭轉了楚漢戰爭的局勢,最後兵圍垓下打敗項羽,建立了漢朝。在之後的慶功宴上,漢高祖大讚張良:“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

    漢朝建立後,漢高祖一口氣將張良、蕭何、曹參等20多個大功臣分封,對一些中小將領則暫未分封,決定一段時間後再論功行賞。誰知,那些沒被行賞的將領既擔心得不到封賞,又害怕漢高祖記恨他們平日的過失而殺了他們,所以私底下準備造反。漢高祖得知後擔憂不已,這時張良獻計,讓漢高祖封賞幾次背叛投降他軍,害漢高祖差點喪命,但礙於是同鄉漢高祖又不忍下手的雍齒,“連雍齒您都能封賞,他們就確信自己都能得到了,軍心也就安定了。”漢高祖采納了張良的建議,果然那些將臣們個個歡天喜地,“陛下把平時最憎恨的雍齒都封為侯了,我們還有什麽可擔心的呢?”之後張良快馬加鞭,提議讓漢高祖加快定功封賞的步伐,對有功之臣加官晉爵,如此穩定了當時的政局,對漢初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和群眾基礎。

    作為謀士,張良的工作是繁重的,但他頭腦清醒,權衡輕重,掌握重點,進行了周密計劃,如內外聯合的聯盟扭轉了戰爭的局勢,分封雍齒的做法抓住了行賞的關鍵。試想,如果沒有抓住雍齒這個突破口,恐怕再分封十幾人也難以達到贏得人心、穩定政局的目的。

    由此可見,“千裏決勝始於帷幄運籌”,要想取得事情的順利成功,要想獲得卓越的成就和地位,籌劃工作相當重要。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自己的領域裏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對各種細節了如指掌,百戰不殆;麵對未來的發展,洞若觀火,高瞻遠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