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成功靠團隊,而不是靠個人。

    ——羅伯特·凱利

    相比單打獨鬥,將才需要注重能否和周圍的人和諧相處,然後通過與別人的配合和協作,展現出自己卓越的能力,進而爭取優秀的工作業績。

    從“能幹的人”到“優秀的團隊”,這是一個將才的最好體現。

    有人可能認為,與別人的有效配合,要照顧團隊的利益,自己的工作就要受到影響。也就是說,要對團隊負責,就不能對自己負責。事實上,這是一個錯誤觀念,因為團隊利益和個人利益是捆綁在一起的,團隊好了大家都好。

    團隊為什麽如此重要呢?

    一般來說,人們的正常思維邏輯是“1 1=2”,或者充其量認為“1 

    1>2”,但那些十分聰明的將才們卻善於利用團隊的智慧來使自己和團隊共同進步,並且借此機會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導向成功的思維邏輯為“1 1=11”,這就是團隊的力量。

    自古以來,我們就知道“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等俗語。這些俗語都在啟示我們一個道理——唯有依靠團隊的力量,依靠他人的智慧,實現集體的勝出,才能凸顯個人的能力,最終成就自己。

    在工作中更是如此,沒有一個人能夠離開團隊獨自完成一項工作,即便是能力再強的人,也離不開他人的幫助。尤其是在當前社會中,隨著科技的發展,職場分工越來越細,你無論擁有多大的能力,無論處於什麽樣的位置,都離不開他人的協作。

    對此,微軟中國研發中心的總經理張湘輝博士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個人是天才,但其團隊精神比較差,這樣的人我們不會要。中國IT業有很多年輕聰明的天才,但團隊精神不夠,所以每個簡單的程序都能編得很好,但編大型程序就不行了。”

    事實上,任何一個將才的成功,絕對離不開所處的那個團隊。一個成熟的領袖,也都會利用身邊的“智囊團”,為自己“渡橋”。例如,索尼公司的副總裁井深大剛的成功。

    井深大剛大學畢業後進入了索尼公司,並有幸獲得了索尼老板盛田昭夫的重用,他被安排在一個重要的崗位上,全權負責新產品的研發。雖然井深大剛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雖然他很願意擔當此重任,但他有些猶豫,畢竟這項工作絕不是靠一個人的力量就能做好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