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裏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蝶戀花·春景》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人稱“蘇東坡”。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詞人、詩人、書畫家,政治家,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

    在文章方麵,蘇軾與歐陽修合稱為“歐蘇”,在詞作領域,則與辛棄疾合稱為“蘇辛”。在詩歌領域與黃庭堅齊稱“蘇黃”,並與陸遊一道並稱為“蘇陸”。在書法方麵“自有新跡、不踐古人”,開創“尚意”書風,他的作品《黃州寒食帖》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與蔡襄、米芾、黃庭堅並稱“宋四家”。在繪畫領域,他擅長竹石朽木,反對程式束縛,重視神似,為後來“文人畫”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代文人稱其為“坡仙”、“詩神”、“詞聖”等。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同為唐宋八大家中之一,合稱“三蘇”。

    1057年(嘉祐二年),蘇軾與弟弟蘇轍一起高中進士。曾經在推行新法的過程中反對王安石,後來被貶到黃州。於是人們多說:“門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父子三人中,蘇軾的成就高於其父蘇洵和其弟蘇轍。清人敬稱說:“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詞客”指的就是蘇氏父子。

    蘇軾的詞,多以豪放而著稱。而他的這首《蝶戀花》,卻表現了他詞作清新、婉約的罕見特點,表現詞人創作上多方麵的才能。這首詞通過寫春日的傷懷,抒寫了詞人在前進的道路上有點失落的心情。

    “花褪殘紅青杏小”,這一句不僅寫出了衰敗,還寫出了新生。殘紅不在,青杏盈頭,這原本寫的是自然界正常的新陳代謝,但是卻讓人感到許多淒涼。望著眼前的春日情景,來抒發傷春的情懷,是古詩詞中比較常見的方法,但是東坡卻從裏麵超脫了。“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詞人將視線轉離枝頭,轉到廣闊的空間,心情也慢慢敞亮了起來。燕子飛舞,綠水環繞著村上人家。春意盎然,一掃首句的淒涼。

    “枝上柳綿吹又少”,與第一句“花褪殘紅青杏小”,原本共屬一組,寫的是樹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來越少。可是詞人並沒有作連續描寫,用“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兩句來穿插,在傷感的調子裏注入了疏朗的氣氛。絮飛花落,最能夠激起人的思緒。這一“又”字,表明詞人看絮飛花落,不止一次。傷春的情感,惜春的感情,見於言外。這些都是比較地道的婉約風格。據說蘇軾謫居惠州的時候曾經命妾婦朝雲歌這首詞。朝雲歌喉將囀,卻已淚濕滿襟。

    “牆裏秋千牆外道”,是指前麵所描繪的那個“綠水人家”。因為是在綠水之內,又有高牆環繞,所以高牆外麵的行人隻能夠聽到高牆裏麵蕩秋千的人發出笑聲,卻尋覓不見佳人蹤跡,所以有了“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的詞句。這讓人很容易想到,在這個時候發出笑聲的佳人正享受著蕩秋千所帶來的歡愉,這是一種隱顯的手法。

    我們讀後不知道這位蕩秋千的佳人是何等模樣,也不知她具體蕩秋千的動作,我們隻是聽到她的一陣笑聲,詞人這種隱佳人動作與麵容的寫法是讓讀者自己去跟隨行人一起想象,讓其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少女在牆裏愉快地蕩著秋千的畫麵。是的,那一堵高牆擋住了我們的視線,但是沒有遮住青春的美,也沒有阻止人們對青春美的那種向往。這是一種相當高超的寫法,用“隱”來激發讀者的想象,從而拓展了“顯”的意境。都是寫女性的詞,蘇東坡一洗“花間派”的“綺怨”風氣,描繪生動的情景而不流於豔,感情真率而不落於輕,確屬高超技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