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嬰兒不應該站立,於是我們不許他們站直身子;我們認為牙齒不是嬰兒的特征,於是我們讓他們咬緊牙關,不讓牙齒生長。我們做過太多太多的錯事,甚至不許嬰兒學習語言。當他們用模糊不清的語言向我們表達著他們的想法時,我們不但沒有糾正他們的發音,反而學著他們的樣子說話。我們故意發出笨拙的聲音,用含糊不清的語言和他們交流,甚至故意發錯音,這使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遇到了更多的困難。我們沒有意識到拉長孩子的語言學習期會使孩子倒退回疲憊的嬰兒狀態。

    在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時,我們也犯了同樣的錯誤。那些處於幻想、無知狀態的頭腦往往引起了我們強大的興趣,孩子表現出的輕信使我們感到興奮和滿足。這樣的情況讓我想到那些對貧窮孩子感興趣的貴婦人,她們表麵上好像很喜歡那些收容所裏的孩子,想要對那些孩子進行施舍,但在內心裏,她們想的卻是:“如果沒有這些痛苦的孩子,如何能夠襯托出我現在生活的幸福呢?”我們也有著類似的想法,我們的心裏想的是:“如果這些孩子不再輕信我們,我們將少了很多生活上的樂趣。”

    在一些野蠻的國家,常常會有一些被限製身體成長的侏儒,而這些侏儒的作用隻是為了逗國王開心。我們現在阻止孩子發展,其性質與野蠻國家的行為是相同的,都屬於一種犯罪。有人認為這種說法聳人聽聞,但事實就是這樣,隻不過我們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犯下的罪行。當我們能夠不再人為地使孩子的幼稚期延長,讓他們自由成長,並對他們所取得的每一次進步給予讚揚時,孩子才能夠一步步走向完美。

    想要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我們應該首先讓他們成為環境的主人,或授予他們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知識和經驗。孩子隻有在自由發展的時候,才能展示出自己的想象力。這項工作可以從最窮的孩子開始,就像窮困潦倒的人常想象自己腰纏萬貫,受壓迫的人常想象自己成為國王一樣。窮孩子因為什麽都沒有,所以才會想象自己已經擁有了夢寐以求的東西。窮孩子會很高興地照料自己的“房子”,將裏麵的“家具”擺放得井井有條,並把“屋子”打掃幹淨。等到他們真正擁有了自己的房子、掃帚、陶器、梳妝台等物品後,他們就會失去那種欲望,習慣於平靜的內心生活。

    孩子隻有在擁有真實的財富後才能變得平靜,才能不再將寶貴的精力花費在無益的幻想之中。有一所孤兒院的老師對我說,他們已經采用了我說的教學方法,並請我去參觀他們的孩子的實際生活。然而當我和一些權威人士一同前往時,我感到很吃驚,因為我看到一些孩子正在麵無表情地給一個娃娃準備吃飯用的桌椅。顯然,這位老師將假想的生活和現實生活混為了一談,麵對孩子如此的表現,她竟然沒有感到一點不對勁。孩子在遊戲中擺弄桌子假裝吃飯和真正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們總是給孩子灌輸錯誤的觀念,他們的精神態度也會出現偏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